.

北京周边自驾游首选,吉祥三宝的家乡,格根

北京普通治疗白癜风多少钱 http://baidianfeng.39.net/a_bdfzyyq/150901/4689217.html
SULD-青湖-Unplugged.mp:07来自杨舒涵YOUNG

格根塔拉草原在蒙语中的意思是“辽阔明亮的草原”,位于内蒙古四子王旗境内,离首府呼和浩特市百二十公里左右,是呼市周边草质最好的一个草原。格根塔拉草原自古以来就是优良的天然牧场,如今是一个极具蒙古民族风情的旅游景点。在每年7月底,这里会举办那达慕草原旅游节,届时游客在这里可以观看到蒙古族的赛马、摔跤、射箭等传统民族活动。

平日游客来到这里,可以亲身体验蒙古族的游牧生活,骑蒙古马在草原上奔驰,骑在骆驼高大的脊背上欣赏草原的日出日落。在夜晚可以参加景区的篝火晚会,欣赏蒙古族姑娘的舞蹈,还有浓厚的马奶酒和喷香的手抓肉。

蓝天白云,青草悠悠,牛羊满山,梦中的草原便是这个样子吧。午后的阳光照在身上仿佛是要把人融化,手轻轻的伸出车窗外想要去触碰像绸缎似的蓝天,像棉花糖一样的白云,像水洗过似的绿草。花儿们躲在草地里,像含羞的孩子,偷偷的露出嫣红的脸儿。

一路上风和日丽,几个小时之后,终于抵达了格根塔拉草原旅游区,在旅游中心办理了酒店入住之后,工作人员告知草原上有迷你那达慕的表演,有呼麦,歌舞等文艺表演,于是我们便带上相机迫不及待的走进草原。

八月的格根塔拉正值盛夏,青草悠悠,天空寂静而广阔,大片云朵飘荡在天边,望向天际,有婆婆娑娑的蓝底映衬。视线所及,时而会闪现白羊黑牛以及不同颜色的马。它们都静立着,仿佛时间定格了一般。

漫步走在格根塔拉草原上,四周虫鸣四起,青蛙昆虫多的数不过来。

其实已经记不起自己是从何时产生了要去大草原的想法,似乎已经很难从头赘述。那悠扬辽远的蒙古族长调和呼麦的旋律一直回荡在脑海中,我相信自己一定曾在某个时刻被这些旋律所击中,才萌生了一定要去草原的想法。我一定要亲自看一看草原究竟有多辽阔,牛羊是否满山坡,鸿雁究竟飞往何方,蒙古河的河水是怎样清澈,那些奔驰的骏马会从何处归来,被草原儿女视为生命的故乡,只有亲自去看一看,心中才会有答案。

最近在听的草原的内容,是周云蓬的《九月》,也是海子的诗《九月》。诗里最钟情的一句是,“远在远方的风,比远方更远。”站在一望无垠的格根塔拉大草原上,耳边萦绕的便是这《九月》的旋律:目击众神死亡的草原上野花一片,远在远方的风比远方更远,我的琴声呜咽我的泪水全无,我把这远方的远归还草原……

这首诗写的是海子的理想(远方)与生活(草原)不能融合统一的痛苦和纠结,最终只能将远方的理想埋葬在生活的草原。“只身打马过草原”所表达的是理想幻灭之后“决绝而无助的孤独”,我想这首歌之所以被那么多人喜欢,一定是许多当代的年轻人在这首歌里找到了内心的共鸣。

“只身打马过草原”,只是一种寄托,一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行动。在众神死亡的草原上,只身打马过草原的人终有一死。明月如镜映照千年岁月,多少人就是这样将自己和远方一起交付给了这片心之向往的草原。

清澈的河水从草甸处流过,一切都是浑然天成。

丰盈的雨水滋润了横亘千里的草原牧场,呼伦贝尔草原上的马头琴声低转悠扬,回环在远处天地交汇的地方,像是一首游牧民族从古至今的壮阔史诗。海子诗里写的”明月如镜,高悬草原,映照千年岁月。我的琴声呜咽,泪水全无,只身打马过草原。”那种想到天地廖远的悲怆感,也许只有大口吃起蒙古的牛羊肉,喝起蒙古的马奶酒,拉起低沉呜咽的马头琴,在四野一色的草原上纵马驰骋后,才能感同身受吧。

乌兰花开,马奶酒香,湖水清澈,绿草如毡,这里是窝阔台出征的战场,这里是吉祥三宝歌中的家乡,悠扬的马头琴声在草原回荡,陪你去看蒙古姑娘安代舞的欢畅。

格根塔拉草原伴着蒙古长调,悠扬的旋律飘荡在草原上空。

我始终觉得,马头琴是一样非常有魔力的乐器,只要闭上眼,听着马头琴的琴弦发出的声音,便回到了草原。

蒙古汉子的蒙古舞气势如虹。

最喜欢的蒙古呼麦,我自己是十分喜欢蒙古音乐的,对于呼麦始终有一种情节,无奈天生没有那个嗓子,也不懂得如何学习呼麦。

格根塔拉旅游景区有大概一百二十间酒店帐篷房间,每年的八月中旬,这里会举行一年一度的那达慕大会,那时酒店房间会供不应求,这次我们来格根塔拉幸好是在那达慕大会之前来此游玩,不然很有可能陷入没有地方住的窘境。看看蒙古帐篷酒店的样子吧,房间外观是地地道道的蒙古包的样子,内部确实按照星级酒店设计和布置,完全满足了游客对于住宿的硬性需求。

如果想来格根塔拉草原参加那达慕大会的朋友,一定要提前预定提前预定提前预定,不然只能开车回城市,这里的住宿很有限。

房间内是蒙古风格的实木床,印有蒙古图腾的地毯,当然也可以洗个热水澡~

夕阳的余晖洒在草原上,总有一种说不出的祥和之美。当夕阳穿过片片厚厚的云层,即将划出一刻霞光万丈时,这便是格根塔拉草原最为壮观的日落。

每天傍晚,格根塔拉草原旅游中心都有热闹的篝火晚会,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在此相聚,观赏蒙古风格的文艺表演,载歌载舞,把酒言欢~!

伴着动人的歌舞和马奶酒香,我好像在梦中回到了那片“天堂”。纵歌下酒。从鸿雁唱到最炫民族风,很多人围着篝火跳起了舞。酒喝干再斟满,今夜不醉不归。

草原的夜风无比凉爽又夹杂着着青草的芳香。一大口马奶酒之后,微醺着朝着离人群稍远的地方走去。听着远处传来的喧闹,躺在柔软的草地上,这一夜,我看见了此生中最璀璨的星河。

凉城岱海旅游区位于乌兰察布盟南部,山明水秀,风景宜人。岱海南北长10公里,东西宽35公里。盛夏时节,略呈椭圆型的岱海宛如莲叶初露。抵达岱海旅游区的时候,恰巧赶上岱海景区对面的花海景区有演出,连行李都没放回酒店便直接前往花海景区。放眼望去,绵延几公里的五颜六色的花海尽收眼底,还有蒙古帅哥在花丛中优雅的马头琴独奏和歌舞,令人好不陶醉。

清朝时期康熙多次巡边来到岱海,并在此兴建了行宫,取名“凉城”,为岱海题名“天池”。行宫后来改名为汇祥寺,曾为内蒙古规模宏大的召庙之一,年毁于战火。

五彩斑斓的花朵将你包围其中,置身花海,妙不可言。

岱海的花海景区里面有很多大型的昆虫模型,游览花海的时候还可以认识各种各样的昆虫,很涨姿势。回酒店半路遇到景区的吉祥物,没忍住拍了张卖萌照

记得上学时有个来自内蒙古海拉尔的同学,每逢寒假过后开学回来,他便背回成袋的奶制品回学校分给同宿舍的我们,那时他每天都会揣进兜里一块味道纯正却又坚硬无比的奶豆腐。看吧,在广袤的草原,连食物的气魄都与众不同。在蒙古人的菜谱中,只有纯粹的肉和奶,硬核大气,绝不会琐琐碎碎,喧宾夺主。

蒙古包内一角,成吉思汗的挂像。

平时喝的奶茶都是甜的,但对于蒙古族人来说,喝奶茶却一定要加盐。正宗的蒙古奶茶用的是青砖茶和鲜牛奶,除了盐还要加入内蒙特色的奶皮、炒米和牛肉干,熬制后的蒙古奶茶浓醇味咸,唇齿留香。

蒙古包顶部的一圈全部都是兽皮,虎,豹,狼,狐狸的兽皮,游牧民族风情瞬间填满了蒙古包。

这只狼的五官看起来有点搞笑。

草原雄鹰

薏米,这个是我本人非常喜欢吃的一种米类,越嚼越香,可是在蒙古人的饮食习惯中,薏米可以放入熬制好的奶茶当中一起吃。

奶豆腐,还没入口,就闻到阵阵奶香味,最喜欢的蒙古奶制品了。

奶皮,也是蒙古奶制品的一种,当地人也很喜欢吃,同样也可以放入奶茶中一起吃。

这个是奶渣,口感比奶皮硬,当做零食吃更合适。

一碗蒙古奶茶下肚,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胃里很舒服,就像是母亲的手捂在了你着凉的肚子上,瞬间舒化了寒气,温润了脾胃。喜欢蒙古奶茶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管够,只要你有肚子,一直续杯,直到彻底喝饱。那醇厚的奶香,夹杂着淡淡的咸味,比城市里放了太多色素的奶茶要养生得多。

飘逸的哈达,醇香的奶茶,蒙古朋友们以节日的礼节相迎,抓起一把奶渣扔进嘴里,把这蒙古草原嚼进记忆深处。

鞋履化马蹄,道路变沙场,敖包源天地,浩劫草原狼。

蒙古人祭祀敖包的传统习俗,在有萨满仪式的时候就开始了,是萨满仪式的一种,敖包用石头垒砌起来,上面插上树枝。上面会挂满哈达和经幡,有的布条上会画上蒙古人耳朵五畜:马、牛、骆驼、山羊、绵羊。

关于哈达,蒙古人一般用蓝色的哈达,藏族人才是使用白色哈达的,蓝色象征至高无上的长生天(腾格里),四周会有摆放贡品祭品和香炉的平台型石块儿。《中华全国风俗志·卷九》云:鄂博随在皆有……其形圆,其顶尖,颠立方角蒙经旗,其上下则埋哈达一方,粮食五种,银数钱,每年必一祭。阮葵生《蒙古吉林风土记》云:垒石象山冢,悬帛以致祷,报赛则植木表,谓之鄂博,过者无敢犯。

敖包,在蒙古牧人看来是神圣之所在。古时祭敖包一直都是萨满巫师作法,但是后来藏传佛教兴起,现在蒙古地区的祭敖包仪式,都会有萨满巫师和喇嘛同时出现。蒙古人最忌讳用一根手指直接指向敖包,这是极其不礼貌的,在蒙古人看来是对神灵和敖包极大的蔑视和不尊重。蒙古人为了表示敬重,都是用整个手掌向上来表示尊敬和我们作为人类的恭敬。蒙古族祭敖包是严禁女人上去的,但是可以在敖包下面顺时针转三圈。每次在大型的祭敖包活动时,真的是非常灵验,一定会有雨水降临,天空中也一定会出现彩虹。每到这时,蒙古人的心中对神灵则会更加崇敬和感激,感激神灵赋予的雨水,让草场长的更加茂盛,牛羊群可以吃到更新鲜的草。

敖包前的石碑敖包的蒙古语直译是“堆”,但真正的含义以及起源都离不开萨满教。

敖包是萨满教的祭神载体,是萨满教的法师场所。以石块组成,有些顶端有旗杆和吉祥彩色布条和幸运之旗,象征人们的虔诚心意。萨满教的神职人员“博”、“列钦”在做法事的时候,要在敖包旁进行,民众也会自动聚集到敖包旁,献上贡品,包括酒、水果、点心、肉、布匹等,仪式结束后,萨满教主持者再分给大家享用“福果”。祭敖包就是通过它祭天地、祭祖、祭水火等,祈求风调雨顺,人畜兴旺平安等。一般分为家族敖包,嘎查(村)、苏木(乡)敖包,旗(县)敖包,最大的敖包在蒙古国的不尔罕山上,那是成吉思汗的敖包,蒙古国每年都有隆重的祭敖包仪式,总统也出席仪式并亲自祭拜。敖包的形式和位置也有很多,比如在路边有敖包,那是祈望保佑道路畅通的;湖边有敖包,那是祈望保佑圣水长流;草场边有敖包,那是祈望保佑水草茂盛的……他们无一例外是在被保护物的上方,他们大小不等,但同样庄严。

去过蒙古国的人都知道,它们的路边就有很多敖包,凡是路过者,无论是哪国人,一律下车祭拜,围着敖包顺时针转三圈,手中拿着石头往上面加,还有酒、马奶、牛奶以及其他食物或能够代表你的心意的任何物品,虔诚的放在敖包上,心中许愿。由于敖包的位置通常很显著,在当地的知名度也很高,游牧人在辨别方位时自然会想到以此为坐标,叙述时就说在哪个敖包附近、哪棵树的前面、哪条河的北面等等,久而久之,敖包也有了标志的作用,各部落之间或者国家之间的界桩就以敖包为标记。汉语文献里也写作“鄂博”、“鄂包”等。

在清代的一些地图上,都标着作为国界的敖包。但这是敖包后来的延伸意义,原始意义上的敖包就是萨满教的产物。

和自己的属相合张影

这位师傅是蒙古族,但自学了藏文和藏语,信仰藏传佛教,一会儿他会为我们诵《平安经》。

顺时针围着敖包转上三圈,祈求家人朋友平安幸福。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hbyx/60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