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侯志明首部散文集《行走的达兰喀喇》出版,封面新闻记者专访到侯志明,请他谈创作背后的故事。他说到自己“希望通过坚持写作,经常叫醒自己的灵魂,经常洗涤心灵的尘埃,努力少点‘精致的俗相’。”稿件以《对话侯志明:“少点精致的俗相”》,发表后,被广为转载。3年后,年,侯志明最新散文集由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取名《少点精致的俗相》,七个字由贾平凹题写在书封上。
《少点精致的俗相》收入的大部分作品,是侯志明写于年至年期间。内容以对往日亲情的追忆、对名人的访谈侧写和一些游记为主。所收录文章文风朴实无华,文笔流畅,行文富于真情实感。文章字里行间透露着作者对生活的思考和追问、热爱和反思。
侯志明,内蒙古四子王旗人,先后在沈阳矿务局、新华社辽宁分社、四川分社以及四川绵阳、内江、峨眉电影集团工作,现供职于四川省作家协会。在《少点精致的俗相》的后记中,侯志明坦言,近两年是他走出学校后“读书最多的两年。尽管这和自己作品的好坏没有多大关系。这两年也是我写东西最多的两年,居然超过了十六万字。写下这些东西的时间大多是周末和夜晚,还有出差途中的车船飞机上,工具完全是手机。这本集子的内容就来自其中,而且大多公开发表过。”
侯志明
“少点精致的俗相”妙语来自铁凝
书名定为《少点精致的俗相》,这是收入其中的一篇散文的题目。“少点精致的俗相”,侯志明提到,这句话,是他从作家铁凝的一篇文章中看到的,“多么契合这个时代、契合每一个阶层、契合每一个人!不同程度的俗相从来就有,但“修炼”得如今这样精致是不曾有的。醍醐灌顶,我打了一个大大的激灵。我只能合上书闭上眼慢慢地咀嚼回味。几年过去后,这句话深深刻进了我的灵魂。从那时起,我时时处处不忘检点自己的俗相,检点这种俗相到底精致到了什么段位。我也时时处处不忘打量别人的俗相。”
如何脱离“精致的俗相”?作家阿来在为侯志明该书作序中有一番解释,“人生嘛,自古以来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今天时代物质大进步,还加上房子车子票子和别的什么子。物欲层叠累积,不俗也难。何况大大小小的单位,都有剪不断理还乱的办公室小政治,大多数时候也让人看到人性的弱点。在此情形下,文化的功能也主要变为让物欲重压下的人轻松一下,娱乐一下。所以,这时要以文化脱离“俗相”,也就成了有标高的追求。虽说自古以来,文化是引导人追求高尚品格和雅正审美功能的,但不得不承认,眼下,我们目睹的是这种功能的大面积弱化。于是,单单这个题目就让我有点严肃起来了。”
阿来为侯书记作品两次“鼓掌”
三年前,《行走的达兰喀喇》出版时,阿来写的序文为《单位来了新书记》。三年后,他再次为侯志明作品作序《旧书记,新文章》。阿来写道,“如今忽忽三年过去,新书记已经有点旧了,成了侯书记。那当然是正式场合叫的。在非正式的场合,有一天我突然警觉,怎么我不经意都称他老侯了。他比我年轻几岁,又在单位替我抵挡许多冗杂事务,我想这是表示熟稔和随之而来的亲切感的意思。”
针对《少点精致的俗相》这本散文集,阿来还分析了一个基本问题:散文是什么?在他看来,很多时候,散文已经被一些写作者弄得很狭隘了,弄成了一个与诗歌、小说、剧本等体裁相对应的一种文体。“但散文应该是更宽泛更广大的。很高兴看到,单位的这位已经有点旧的书记提笔为文时,只是感到有话要说,就服从这个愿望把内心话说出来,有事说事,有情抒情,有理论理,有话则长,无话则短,行于所当行,止于所当止。此种写法,已经避免了某种固定程式散文‘精致的俗相’。更不要说,书写经验,行文中又争取超越经验,这也可以视为其“时时检点自己俗相”的可靠途径。应该鼓掌······有点旧的书记文章却有“日日新”的努力与成效,再次鼓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