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时报
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探测器携带月壤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返回地球,在距离地表10km高度开伞,按照预定方案降落在内蒙古四子王旗着陆场,这是人类探月历史60年来由中国人书写的又一壮举,标志着我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取得重大胜利。
十一个飞行阶段,二十三天归家历程
据介绍,嫦娥五号探测器是由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抓总,迄今为止我国研制的最为复杂的航天器系统,由轨道器、返回器、着陆器、上升器组成,共有15个分系统,承担着中国首次月球无人采样返回的重大任务,采集2kg左右的月球样本,奔走38万公里返回地球。
嫦娥五号探测器经历了发射入轨、地月转移、近月制动、环月飞行、着陆下降、月面工作、月面上升、交会对接与样品转移、环月等待、月地转移、再入回收11个阶段,历时23天。
在不到1个月的时间里,嫦娥五号探测器已经多次刷新了中国深空探测技术的高度,完成了多项国内首次,即首次在月球表面自动采样、首次从月面起飞、首次在月球轨道无人交会对接与样品转移、首次带着月壤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返回地球。不仅如此,嫦娥五号完成的月球轨道无人交会对接与样品转移动作,更是世界首次,增添了世界探月历史的新纪录。五院嫦娥五号探测器系统副总设计师彭兢强调,“月球轨道无人交会对接,技术难度很高,从探月历史上来看,只有阿波罗载人登月在月球轨道上执行过交会对接,但此次无人交会对接,之前从未有过。”
在短短的23天里,嫦娥五号探测器的每一个关键动作,都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在短短的23天里,中国探月工程每一次新高度的跨越,都吸引着世界人民的目光。中华民族是敢于追梦、勇于追梦的民族,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此次嫦娥五号探测器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坚决胜利,圆的就是中国民族五千年来奋斗不止、自强不息的飞天揽月之梦。
千年飞天梦想,十载揽月追星
“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是几千年来中国人民在孩童时期埋在心底的歌谣,如今已经成为中国科学探索的事实。
伟大事业都始于梦想,基于创新,成于实干。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和坚定支持下,各大航天系统单位的大力协同下,在航天科技工作者的奋勇拼搏下,“欲上青天揽明月”的豪言已经由万众瞩目的嫦娥五号探测器笃实兑现。
每一次探测器型号成功的圆满成功,都承载着航天科技工作者们无数的心血,记录着这些可爱的人们与探测器相伴的日日夜夜。作为探月工程“绕、落、回”三部曲的收官之战,嫦娥五号探测器的研制团队与嫦娥五号相伴了十年之久,此时此刻,回顾三千六百多个日日夜夜,一个个重要的时间节点,一幕幕画面仍然历历在目。“从年1月立项,到现在整整十年,一个月不多,一个月不少,按照我们的计划12月返回,整整十年,不容易!”叶培建院士感叹道。
年1月,国务院正式批复探月三期工程立项,嫦娥五号探测器启动研制工作;年12月,探测器系统方案阶段研制总结评审完成,转入初样研制阶段;年12月,探测器系统初样研制总结及正样设计评审完成,转入正样研制阶段……年6月,探测器出厂评审工作完成;年7月,探测器空运抵达发射场,此后开展了将近5个月的发射场工作。年11月24日,万众瞩目的嫦娥五号一飞冲天,筑起了中国航天史上“九天揽月”的历史纪念碑。
隐姓埋名十数载,惊天动地二十天。十年时间里,嫦娥五号探测器研制团队披星戴月,日夜兼程,一次次进行技术验证,一步步实现方案优化,确保各项方案成熟,各项技术最优。“仅仅采样封装的各个环节,整个试验队伍就已经做了将近次的试验,我们对产品的性能全面摸查,才能做到全面放心。”五院嫦娥五号探测器总指挥助理史伟介绍道。
十年时间里,嫦娥五号探测器研制团队不懈探索、勇于突破,攻克了轨道设计、月面采样封装、月面起飞上升、月球轨道交会对接与样品转移、地球大气高速再入返回等多个环节的技术难题,才能在这23天内举重若轻地顺利完成各个任务,赢得举国惊呼和世界瞩目。
在奋力奔跑和接续奋斗中成就梦想
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卫星成功发射,踏实迈出了中国深空探测的第一步;
年10月1日,嫦娥二号探测器成功发射,作为探月工程二期的先导星,她承担了验证技术、深化月球科学探测的使命;
年,嫦娥三号探测器成功落月,开启了我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中承前启后的关键一步,实现了我国航天器首次地外天体软着陆;
年11月1日,嫦娥五T作为嫦娥五号的“探路先锋”,完成了地球轨道以外航天器再入大气层的返回验证任务。
年1月3日,嫦娥四号探测器在中继星“鹊桥”的帮助下成功踏足月球背面,对这块“处女地”展开了人类的第一次探索和挖掘,世界首次,举国同欢。
时至今日,嫦娥五号圆满完成任务,携带月球样品顺利返回地球,为探月工程“绕、落、回”完美收官。
叶培建院士曾经提到,“我们既然要探月,就不能和外国人走的道路一样,只有起点高、跨度大,我们才能追得上。”我国的航天事业也正是一步一个脚印,航天队伍一棒接着一棒,在奋力奔跑和持续奋斗中实现航天梦想。嫦娥五号探测器成功实现月球样品无人取样返回既是中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部曲的重大胜利,更是为下一步航天梦想的追逐筑本固基。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