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五号”回家
来自月球的“快递”成功送达
月球“土特产”是什么样子?
各国又要如何共享成果?
从在月球踏出第一步,到“嫦娥”在月球採土
人类为何要探索月球?
又有哪些意想不到的生活必备品
是来自外太空的馈赠?
《大新闻大历史》为您讲述
“来自月亮的礼物”
年12月17日凌晨1点59分,中国探月工程“嫦娥五号返回器”历时23天,走过76万公里,带着月球土壤样品,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成功着陆,圆满完成了中国首次月球采样、返回任务。
“嫦五”探月
此前,中国国家航天局此前公布了探月工程“嫦娥五号”探测器在月球表面国旗展示的照片,这是五星红旗第一次月表动态展示。与以往“嫦娥三号”的国旗采用喷涂方式不同,“嫦娥五号”携带的国旗是一面真正的旗帜,重量仅12克,需要在1秒钟内完成展示动作。国旗采用新型复合材料,既能满足强度要求,又能满足染色性能要求,还能保证国旗卷起时在正负摄氏度温差环境下不会粘连在一起。研制团队十年攻关,从系统设计、材料选用、加工工艺等各方面进行创新和科学验证,一一攻破难题。圆满实现了国旗月面展示。
比起中国历次探月任务,这次“嫦娥五号”最复杂最困难的,就是在月球轨道上开展交会对接操作。首先是引力环境难题。以往“神舟”飞船等是在距地球几百公里轨道,完成交会对接。而此次“嫦娥五号”探测器将在距地球几十万公里外进行交会对接,航天器面临截然不同的引力环境。而且,由于两个航天器的重量差异很大,一旦速度控制出现偏差,就会造成两器相撞致使对接失败。研制人员为此量身打造了一套全新的对接机构,由雷达、光学相机等更多设备和系统,辅助实现了精准交会对接。
12月17日凌晨1点12分,“嫦娥五号”轨道器与返回器实现分离。在返回过程中,返回器与大气层发生剧烈摩擦,在夜空中展现出一个光亮的火球,并在距离地面一万米时打开降落伞。返回器采用半弹道跳跃式,也就是“打水漂”的返回方式,控制难度大,回收区范围也大。
“嫦五”落地着实可爱
就在“搜索回收分队”赶到之前,还出现了个小插曲,红外影像显示,一只小动物在“嫦娥五号”返回器前跑过,成功抢镜。着陆时正值凌晨,为给返回器保温,防止剩余燃料被冻住、增加后续处置的难度,地面回收人员为返回器穿上了两层厚厚的棉衣,最外层还要套上迷彩外罩。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介绍,返回舱全身上下贴的确实都是暖宝宝!
月球“特产”——土
“嫦娥五号”到“月宫”溜达了一圈,带回来一堆月球上的土产。目前为止,中国是第三个从月球采样的国家,此次“嫦娥五号”取回的月球样本主要有三类用途:
通过分析论证,月球采样样品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进行科学研究;
第二类是为了能早一点与公众见面,有一部分样品将入藏国家博物馆,向公众展示,进行科普教育;
第三类是与有关国家和世界的科学家共享,也有一部分按照国际惯例,可能作为国礼相送。
“嫦娥五号”探测器在一次任务中,连续实现中国航天史上首次月面采样、月面起飞、月球轨道交会对接、带样返回等多个重大突破,为中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发展规划画上了圆满句号。
航天技术影响生活
人类为什么我们要上月球?为什么要发射卫星呢?比如说当年NASA为了获得更清晰的月亮照片,让喷气推进实验室开发了一种名为数字影像处理的技术,而这项技术后来就成为了核磁的核磁基础。
除了核磁共振CT还有很多其他的发明,比如记忆海绵,最早就是为NASA宇航员进行太空旅行而设计的保护垫,婴儿的尿不湿就是为了解决宇航员在太空中无法如厕的问题而开发,还有方便面的脱水蔬菜包,其实源自于航天员食品中的真空脱水技术。
近年来,中国还着力于低轨宽带通信卫星通信技术研发,年,中国正式启动5G商用,这让人们对于5G时代的生活充满期待。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提出推进5G网络建设,力争实现全国所有地级市覆盖5G网络。无人驾驶、AR演唱会、服务机器人,更多人将享受到5G带来的高速率、低时延的上网体验,见证一系列产业的变革。相信中国未来几十年对航天产业的持续加码,会对整个中国的科技产业都产生不小的助力。
12月27日晚19:15
大新闻大历史为您讲述
来自月亮的礼物
编辑:Pauline、栗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