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和大海的情谊,因为“一封信”的联结绵延万里。
初冬的惠安,伴随着红色文艺轻骑兵乌兰牧骑的到来,洋溢着阵阵暖意。12月2日晚上,一场“惠情蒙韵——弘扬乌兰牧骑精神惠安专场演出”在惠安文化中心举行,来自惠安各行各业的干部群众欢聚一堂,共同欣赏一场文化盛宴。马蹄声回荡,马头琴悠扬,伴随着四子王旗乌兰牧骑优美的歌声与舞姿,带领现场观众穿越时空,深深地沉醉在草原文化的浸润之中。
开场群舞《一封信》。刘杰辉供图
《一封信》两地情
开场群舞《一封信》拉开了演出的帷幕。一曲悠扬的蒙古长调,婀娜的舞姿,象征为新时代起舞的雄力,抒发乌兰牧骑作为全国文艺战线的一面旗帜那不变的初心,更好地传递了党的声音和关怀。
这个节目的内涵无比深刻。年11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内蒙古自治区乌兰牧骑队员们的回信中称赞:“乌兰牧骑是全国文艺战线的一面旗帜。60年来,一代代乌兰牧骑队员迎风雪、冒寒暑,长期在戈壁、草原上辗转跋涉,以天为幕布,以地为舞台,为广大农牧民送去了欢乐和文明,传递了党的声音和关怀。”
“习总书记给我们回信啦”“永远做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开场节目上,一封信的鼓舞,让乌兰牧骑劲马奔腾;一封信的肯定,让乌兰牧骑信念如磐。
习总书记的回信,也随着乌兰牧骑的到来,伴着海丝之路的绵亘,走进惠安人民的心里。
独唱《草原牧歌》把观众朋友们带到了无边无际、绿色盎然的大草原,感受草原人民的热情与希望。现场的观众对记者说:“乌兰牧骑激情澎湃的表演带给我深深的感动,他们的演出塑造了一个神圣、充满敬畏的草原,激发我们更加热爱中华民族灿烂悠久的文化。”
女生小合唱《乌兰牧骑之歌》诠释着乌兰牧骑几十年来的风雨历程,也抒发着演唱者对乌兰牧骑的深深热爱。60多年来,乌兰牧骑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扎根基层、以歌言志、以舞传情、服务群众,每年巡演行程都达余公里,演出场次多达余场,为广大农牧民送去了欢乐和文明。
永远做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东南网记者林杰摄
坚定自信:共同携手不负时代追梦人
从前,我们山长水阔、道阻且长;如今,我们手足相依、同气连枝。独唱《牧民歌唱共产党》,道出蒙古人民把“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种在各族群众心间,始终保持着“红色文艺轻骑兵”的鲜明特色。
《万马奔腾》《牧人的喜悦》《蒙古大地》《站在草原望北京》……四子王旗乌兰牧骑以独唱、合唱、马头琴合奏、歌伴舞、舞蹈等形式多样的表演节目,带着浓浓的情意,将观众带到大草原上,让大家欣赏到别具特色的草原民族文化风情,把蒙古家园的文化自信带到了在座观众的心中。
女群舞《杜尔伯特布斯贵》。东南网记者林杰摄
文化催人奋进,文化激励人心
惠安县委常委、宣传部长许贞丽在致欢迎辞中说,我们要按照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部署要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深入学习乌兰牧骑精神,像乌兰牧骑那样,最直接地到群众中间去,坚持写群众、演群众、为群众,让初心和使命在日常工作中印在心上、落在实处,为全县高质量发展和“五个惠安”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器乐合奏《万马奔腾》。东南网记者林杰摄
情谊深厚:惠蒙两地的峥嵘岁月
本次乌兰牧骑的惠安之行是惠安县人民政府文化精品扶持项目,由惠安县委县政府、四子王旗政府主办,惠安县委宣传部、惠安县委文明办、四子王旗乌兰牧骑承办。
盛世的和韵,点燃了奔腾的热情;大地的飞歌,谱写了友谊的新篇。
带领乌兰牧骑演出队完成此次惠安专场演出的四子王旗政府副旗长、惠安挂职副县长巴图告诉记者,把乌兰牧骑的红色精神传播给惠安人民,架起四子王旗与惠安两地的文化交流桥梁,让两地人民共同领略别具特色的草原民族文化风情,既是对乌兰牧骑的锻炼与提升,也是落实文化惠民、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具体举措。
历史上,惠安与蒙古两地渊源深厚。在距离惠安县城10多公里远,原隶属惠安现为泉港区涂岭镇的多个村庄,居住着姓“出”的蒙古族后裔。在此落脚数百年来,他们与当地人通婚,能够说地道的闽南话。在出氏家庙前,书有一对“燕南无二族,惠北自一宗”的楹联。因此有人曾说,世上有两种蒙古人,一种在草原上,一种在泉州海边。到了今天,世上不仅有草原的乌兰牧骑,在惠安也有“乌兰牧骑式”文艺分队,比如惠女风情表演队,惠女南音队……在乌兰牧骑邂逅惠安之前,两地人民早已用同样赤诚的心,在中华大地同频共振。
乌兰牧骑队员、担任惠安专场主持人的李露说:“去到每一个城市,每一个乡间地头,让更多的老百姓认识乌兰牧骑,了解乌兰牧骑精神。”
一曲曲浓郁民族风格的歌舞,一个个精湛技艺表演的美好瞬间……现场不时响起阵阵热烈的掌声。
演出在《草原祝福》中划上圆满的句号,乌兰牧骑的矫健英姿,以及草原的祝福和歌声扑面而来,璀璨的乌兰牧骑文化之夜,深深扎根在新时代的惠安人民心中。 (本网记者林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