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蓝的天,白白的云,塞外的乌兰花,朵朵美丽的花。碧草青青,百花开放,迎接飞船回家,迎接飞船回家!”
在乌兰察布广阔的草原上,高峻的青山上,到处飘荡着这悠扬的民歌调子。
荣誉之地,再添“国之重器”
“神州一号成功着陆!”
······
“千伏峡察4线已充电完毕,向量测试正确,运行正常,汇报完毕!”
内蒙古四子王旗这一块荣誉之地上,频频传来振奋人心的好消息。作为世界著名的航天着陆场,神舟系列飞船在此一次次刷新了中国航天事业的新篇章;近日,三峡乌兰察布新一代电网友好绿色电站示范项目一期工程在此并网,完成了我国规模最大的“风光储”一体化项目,也是国内首个储能配置规模达到吉瓦时的新能源场站的重大节点。
三峡乌兰察布新一代电网友好绿色电站示范项目规划总容量为万千瓦,分为万千瓦风电项目和30万千瓦光伏项目,配套建设55万千瓦×2小时储能系统,分为4个风光储单元,共计建设4个升压储能一体化站和1个智慧联合调度中心,一期工程并网投运50万千瓦。项目依托先进的智慧联合调度技术,可以使新能源场站向电网主动提供顶峰电力支撑和调峰等功能,具备显著的电网友好特性。此外,新型电网友好清洁能源电站的示范效应将推动技术研发、装备制造和商业模式的三位一体创新,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作出有价值的探索和贡献。
精兵强将,打响“乌兰花之役”
作为项目联合体中标单位,江苏院承担示范工程储能电站、升压站设计与设备采购工作,并配合电力规划设计总院开展智慧联合集控中心技术研究与工程设计。
该项目是江苏院承接的首个省外大型新能源总包工程。江苏院高度重视,成立项目联合体领导小组;选调各子分公司骨干力量,成立以综合能源公司为牵头,电网公司、发电公司、勘测公司、技经公司协作的联合项目团队。
虽然面临着技术创新压力大、外业工作环境恶劣、工期时间紧张等重重困难,但是江苏院的精干之师众志成城、勇于创新、积极敢抢、高效协同,勘测团队于寒冬腊月奔赴现场开展地质测量、水文分析工作,获取第一手精准的地勘资料;设计技术团队;夜以继日、反复优化投标与工程设计方案,顺利推动整个一体化项目技术创新难度最大的部分从技术研究、方案论证到工程落地;招采团队加班赶抢,仅用两周时间,完成所有主设备三轮竞谈;技经团队不舍昼夜,配合联合体投标团队完成厚达千页的投标报价;商务团队与业主、联合体各方紧锣密鼓开展谈判工作,落实联合体协议、合同条款与开票收费;物资管理团队不厌其烦与各个设备厂家开展技术协议、采购合同签订、驻厂监造、货物催交与现场物资管理;现场服务团队秉承“三心服务理念”,快速响应,获得业主一致好评。仅用17个月,江苏院团队完成了从前期设计、项目投标、EP执行到项目并网的全部工作,成就了大型新能源一体化项目当年开工、当年并网的骄人业绩。
乌兰往事,成就“无名之师”
“乌兰花”是内蒙草原上一种不知名的野花,“乌兰”,是蒙语“红色”的意思,“乌兰花”也就是红色的小野花。
回望一期工程历程的多个日日夜夜,项目团队留下了太多值得回忆的“往事”,记录了太多令人感动的“画面”。
犹记得席旭峰在面临家庭困难和技术攻关时的窘迫与为难,但他以惊人的意志顶住压力,反复钻研站区取水与消防方案;犹记得蒋科、陈淳在圣诞节前后零下30度的夜晚,连续多天在户外指导施工单位电缆接线,确保电池舱顺利带上加热电源,避免锂电池因低温受损,电池暖和了,人却冻僵了,手脚麻到第二天才有触觉;犹记得陆启亮、刘赞在现场监工质量时忙碌不停的身影,高度的责任心,使他对施工分包单位的缺陷“零容忍”,稳坐朋友圈步数第一宝座……在内蒙古四子王旗的大地上,江苏院项目建设团队就如“乌兰花”一般,以无名之辈的勇毅与干劲,默默积蓄着一股向上的生命力。这一支国家队,正在荒凉的乌兰之地上展现着红色力量,书写着红色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