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天揽月,筑梦苍穹。今天1时59分,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安全着陆,探月工程嫦娥五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作为我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战略的收官之战,嫦娥五号任务刷新了世界无人月球采样返回任务新纪录,也是迄今为止中国航天最为复杂、难度最大的任务。
有人问,为什么嫦娥五号跨越38万公里,独自远行20多天,就为带回“一把土”?航天一直是综合国力和尖端科技竞争的重要领域,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自然成了人类探索未知宇宙的第一站。对于中国来说,此次“挖土”成功的背后,是窄窗口多轨道装订发射、月面自动采样与封装、月面起飞、月球轨道交会对接、月球样品储存等关键技术的突破。可以说,嫦娥五号任务的成功,不仅将带动中国航天科技及一系列高科技产业的发展,更为深化人类对月球成因和太阳系演化历史的科学认知贡献了中国智慧。
犹记中美正式建交前夕,时任美国总统卡特的安全事务顾问布热津斯基访问中国,赠送了一克月球土壤作为“国礼”。我国将这份月壤一分为二,其中0.5克用于试验,另外0.5克被收藏在北京天文馆。一定意义上,这也在激励着中国航天人奋发图强、比学赶超。四十余年间,科研团队潜心研发、反复实验。有人为了设备恢复,在温度近40度、湿度超过90%的工作环境中湿透衣衫;有人在基地、靶场连续工作数月,没有过见家人一面……正是这种旁人难以想象的付出,才促成了嫦娥五号的“采样之旅”。
若以更长的时间跨度来看,中国航天事业也是凭着这股韧劲儿一步一步从无到有、走向强大。在国家一穷二白、百废待兴之时,先辈们勒紧裤带、潜心研发,给艰苦年代打了一剂强心针。随着国力日渐强盛,航天人不待扬鞭自奋蹄。从一箭单星到一箭多星,从发射卫星到载人飞船,从长征一号到进入“大火箭时代”,从嫦娥一号首次绕月到嫦娥五号揽月而归……面对他国技术封锁,面对难以逾越的艰难时刻,中国人从未放弃,永不言败。
“每一次仰望星空都能看到自己的付出和心血。”航天事业的实践成为中国梦最生动有力的篇章,航天人艰苦奋斗的精神更感召着所有中国人。新起点上再出发,敢于战胜艰难险阻,勇于攀登创新高峰,等待我们的必将是下一片星辰大海。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评论员
关末图/新华社
流程编辑:U
版权声明:文本版权归京报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改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