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人:内蒙古大学学生刘可欣塔娜
“草原额吉”都贵玛:用爱温暖“国家的孩子”
因为采访的记者很多,年事已高的都贵玛老人显得有点疲惫,她的女儿旭日告诉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虽说有点累,但妈妈知道媒体为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而来,她很愿意把上海孤儿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年开始,水、旱、虫、雹等自然灾害席卷我国,上海和浙江、安徽、江苏等一些城市几十个孤儿院里的多名孤儿,因为食品缺乏,导致营养不良,随时面临疾病和死亡的威胁。
这些孤儿院的领导纷纷向全国妇联主席康克清求助,希望中央能够帮助解决这一困难。康克清把救助孤儿的问题直接汇报给周恩来总理。
周总理请康克清找乌兰夫商量,能否从内蒙古向南方调运一批奶粉,以解燃眉之急。乌兰夫了解此事后,在自治区党委会上提出,可以将孤儿接到内蒙古来抚养。
“接一个,活一个,壮一个。”乌兰夫的要求简明果断。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厅牵头,安排人力、财力,部署接运孩子。凡有接待孩子任务的盟、旗,立即成立保育院,在孩子到来之前做好一切准备工作……
年,来自上海、常州等地保育院里的孤儿,前前后后差不多有名,他们坐上一列列北上的火车,跨越大半个中国来到内蒙古。后来,这些孤儿被称作是“国家的孩子”。
当时都贵玛工作所在内蒙古乌兰察布盟四子王旗是其中的一个接收地。年9月,年仅19岁的都贵玛被分配到乌兰察布盟四子王旗保育院,抚养旗里刚刚接收的28名“国家的孩子”。这个尚未成家的姑娘,经过简单的培训,就成为28名孩子的额吉。
都贵玛说:“当时陆续送来的28名孤儿,其中最小的才刚满月,最大的只有6岁。他们就像嗷嗷待哺的小羔羊,当时我的想法就是,党交给我的任务必须完成!”
从来没有带过孩子的都贵玛,从换尿布、喂奶粉学起,养育着这些素不相识的孤儿们,每天都忙得焦头烂额。
由于气候环境、饮食结构的改变,这些孩子肠胃出现了严重不适,都贵玛心急如焚。为了孩子们的健康着想,她从家里拿来酥油、奶豆腐、红糖这些当时在牧区特别珍贵的食材来做饭。四子王旗有关部门在得知这一情况后,紧急制定计划,改变孩子们的食谱。
有牛粪烧着的蒙古包不会冷,有爱支撑的日子不会苦。在蒙古包里,都贵玛把孩子们的床摆成圆形,自己睡在中间,这样晚上不论哪个孩子哭,她都能以最快的速度起来哄他们入睡。渐渐地,孩子们爱上了她,都喊她“额吉”,都贵玛觉得,他们就是自己的儿女。
尽管孤儿们和保育院的“临时妈妈”产生了深厚的感情,但是育婴院毕竟只是一个中转站,孤儿们最终需要的是一个温暖的家。
孩子们被陆续送到牧民家庭抚养的那几个晚上,都贵玛辗转反侧,彻夜难眠,担心孩子们不适应新的环境,直到今天,每每想起当时的情景,都贵玛都会泪湿眼眶。
28名孤儿陆续被领走后,都贵玛的日子回归平淡。她在苏木当过妇女干部,也学过接生的技术,迎接过很多新生命的到来。值得欣慰的是,曾经抚养过的孩子们都在苏木嘎查幸福生活着,都贵玛也总能了解到孩子们的状况。如今,被领养的孩子们大多过得平凡幸福,草原人民用博大的胸怀,让这些孤儿们获得了新生。
8年前,都贵玛从苏木搬到了旗里居住。如今,她和女儿旭日一起生活。旭日告诉记者,母亲的一生平凡而伟大,从她记事起,就总有哥哥姐姐们来看望母亲。
都贵玛(左三)与“国家的孩子”合影。
年近六旬的孙保卫最近刚刚装修好新家,在家中,他掏出手机给记者翻看小时候的照片。“你看,这是我和养父母小时候的合影,我从上海来旗里时,才一岁多,不记事儿。后来才知道,最初我们20多个孩子是都贵玛额吉在照顾抚养。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们也都老了,在我们的孩子们结婚时,都贵玛额吉都是座上宾。我们都把她视作自己的亲生母亲。”孙保卫动情地说。
年9月29日,对于都贵玛来说,注定是极不平凡的一天,在人民大会堂,她接受习近平总书记授予的人民楷模国家荣誉奖章,她激动地说:“这是我一生中最大的幸福,是党和人民给予我的最高荣誉。我将加倍珍惜,继续为家乡、为人民多做贡献。”
28个国家的孩子像胡杨一样,已深深扎根在了杜尔伯特大草原,他们有的成为国家干部,有的成为人民教师,有的握着马鞭,成为真正的牧民……他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发光发热,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同心同力,为草原的发展奉献自己的力量,用实际行动,让大爱和善良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久远地流淌。
中华民族是一家
□内蒙古大学学生刘可欣塔娜
初夏的草原,绿意萌动,一阵清风将记忆带回到60多年前,在祖国需要的时候,内蒙古大草原敞开了她如母亲般温暖的怀抱,迎接从南方而来的名孤儿,而都贵玛便是草原母亲的缩影。
20世纪60年代初,19岁的都贵玛敢于担当,用自己的勤劳播撒着爱的种子,悉心照顾“国家的孩子”,直至28名孤儿全部重归新的家庭。如今,都贵玛老人抚养长大的28个国家孩子像胡杨一样,已深深扎根在了这片抚育他们的草原上。他们以自己的行动为国家和草原的发展奉献着自己的力量,用实际行动将这份大爱和善良在广袤的草原上继续传递。草原母亲在名为“爱的抚育”的任务中展现出其独有的女性之美巾帼之力,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谱写出独有的巾帼华章。
六十年光阴如白驹过隙,而草原巾帼所散发出的人性光辉却亘古长存。作为新时代的女大学生,我们应该学习都贵玛老人的楷模精神,自觉地把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民族、社会融合在一起,勇担时代赋予的使命与责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促进各民族团结进步贡献新时代女大学生的力量!
来源/中国妇女报(ID:fnb)
作者/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王永钦/刘可欣塔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