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嫦娥五号月球挖土带回旷世珍宝氦3

氦3是什么?氦3是月球大量存在的一种稀有元素,它作为一种热核反应的材料是非常安全的,利用氦3与氘(氢的同位素)进行聚变的产物是没有放射性的质子,没有中子的产生,月球上的氦3来源于太阳,太阳风带着氦3向四周扩散。月球由于没有大气所以成为很好的氦3“收集器”,在月球诞生的45亿多年的时间里不停地收集着氦3。所以,月球表面存在着大量的氦3,估计储量有万吨。而在地区上氦3的存储容量,根据已经探知极少,主要是由于地球大气层和磁场,阻碍了太阳辐射中的氦-3原子到达地球。嫦娥五号月球挖土的意义在哪?此次嫦娥五号月球挖土的重大意义,就是带回旷世珍宝氦3!作为我国探月工程三期的主任务,“嫦娥五号”由上升器、着陆器、轨道器、返回器四个部分“串联”组成,将先后经历发射入轨、地月转移、近月制动、环月飞行、月面下降、月面采样、月面上升、交会对接、环月等待、月地转移和再入回收等飞行阶段,最终在内蒙古四子王旗着陆,然后将约2千克月球样品送至地面实验室开展精细研究。如此珍贵的月球2千克土壤,让中国有望成为一次性从月球带回土壤最多的国家!虽然苏美都曾经从月球带回过土壤,但是只有少许的几百克而已,而中国一次性、大手笔的带回2千克月球土壤,可谓非常厉害!探月工程回顾中国嫦娥系列探月之路-中国探月16年自年起,中国开始实施月球探测工程。这也是我国空间探测的起点。月球是离地球最近的一个星球,又蕴含丰富的资源、能源和特殊环境,所以无论从技术、科学还是经济等方面考虑,各国在空间探测领域大都先从探月开始。中国探月工程采用“绕、落、回”三步走发展战略,每一步都是对前一步的深化,并为下一步奠定基础。“绕”月探测是中国探月的第一步。年10月24日,我国发射第一个月球探测器“嫦娥一号”。这一项目用修2千米地铁的经费,打造了38万千米的天路。“嫦娥一号”比原计划多飞行了天,共传回1.37TB有效科学探测数据。它获取了世界第一幅全月图,以及月表化学元素分布和矿物含量、月壤分布、近月空间环境等数据,填补了我国在探月领域的空白。在超额完成各项任务后,年3月1日,“嫦娥一号”受控撞击了月球丰富海区域。年10月1日,作为技术先导星的“嫦娥二号”发射升空。它运行在距月面千米高的极轨道上,主要对六项新技术进行试验验证,并对未来的预选着陆区进行高分辨率成像,同时获取更丰富和准确的探测数据。年4月1日,“嫦娥二号”半年设计寿命期满后,又进行了一系列拓展试验,开创了我国航天一次发射开展多目标多任务探测的先河。年12月14日,“嫦娥三号”在月面软着陆,首次实现了我国对地外天体的软着陆。12月15日,“嫦娥三号”的着陆器与巡视器互相拍照,使我国成为世界第三个掌握落月探测技术的国家。它直接获得了丰富的月球数据,并经受了着陆、移动和长月夜生存三大挑战。目前,“嫦娥三号”的着陆器仍在工作,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在月面工作时间最长的着陆器。年5月21日,我国发射世界首颗运行在地月拉格朗日2点轨道的月球中继星“鹊桥”,并于6月14日进入使命轨道。同年12月8日,世界首次在月球背面着陆的探测器“嫦娥四号”升空。“嫦娥四号”肩负了三大科学任务:开展月球背面低频射电天文观测与研究;开展月球背面巡视区形貌、矿物组份及月表浅层结构探测与研究;试验性开展月球背面中子辐射剂量、中性原子等月球环境探测研究。利用“嫦娥四号”传回的探测数据,我国科学家获得了大量科学新发现,例如首次揭示月球背面地下结构、为解答月幔物质组成的问题提供直接证据等。年11月发射的“嫦娥五号”,将执行我国探月三期任务“采样返回”,带回2千克珍贵月球土壤。探月三期的目标是实现我国首次月面自动采样返回,对返回样品进行系统分析与研究,深化对月球和地月系统的起源与演化的认识。这也将为载人登月和深空探测奠定基础。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tx/68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