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孩子走进大美乌兰察布,走近草原额

最近《国家孩子》在央视电视剧频道黄金档的播出,让很多人又一次了解内蒙古乌兰察布大草原上的故事。

就如《白昼流星》发生在四子王旗,将诗人般的气质和史诗结合起来会有一种独有的壮丽的美,《国家孩子》发生在四子王旗的故事也是一件值得拿出来反复琢磨的传奇。

和《白昼流星》给观众的震撼一般,《国家孩子》中的乌兰察布的美景是真的很打动人,不愧有“北京向西一步,大美乌兰察布”的称号。

而且剧中四个饰演主角童年时代的小演员演的也很好,每个人性格各异,有的满身带刺,有的察言观色,演起来确实很难,但是四个孩子的演技却让很多观众竖起了大拇指。

但后来饰演他们成人以后的四个演员傅程鹏、徐洪浩、杨舒和王梓桐,也是演过很多作品的实力派,在小演员演技突出的前提下,拿出了自己真诚淳朴的演技,让故事更加打动人心,让人看到了实力演员的演技爆发。

其他的主演也都演技在线,尤其是熊睿玲饰演的乌兰其其格,在她强势外壳下,是对通嘎拉嘎这个养女的不变的爱和柔软的内心。

既然是根据历史事件改编,乌兰其其格这个角色也是有原型的,她就是前不久刚刚获得国家荣誉勋章的都贵玛老人。

《国家孩子》的起源,是编剧柳桦在内幕古采风,看到了一个江南长相但非常地道的牧民,他觉得很好奇,就去了解了一下,大家都说那个牧民是“国家孩子”。

原来,这个“国家孩子”的称号背后,是多名来自南方的孤儿被内蒙古母亲抚养长大的动人故事。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我国连续三年遭受自然灾害,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等地陷入了困难,随着送到上海保育院的孩子越来越多,上海面临着巨大的救助压力,许多孤儿因为营养不良患病、夭亡。周恩来总理和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夫主席达成共识,决定把这些孩子送到草原。

乌兰夫说,牧民很喜欢孩子,不管谁家的孩子都喜欢,保证“接一个,壮一个”。那些被送到内蒙古大草原的南方孤儿,被称为“国家的孩子”。

而都贵玛老人,当时年仅19岁,在经过培训过程后,成为这些孩子的保育员和“妈妈”。还是一个孩子的她,不眠不休的抚养了28个孩子,每天要照顾他们生活起居、吃饭睡觉、说话认字。

这样一天天下去,都贵玛老人每天只能睡3、4个小时。

但是为了孩子们的笑脸,她付出的无怨无悔。孩子一个个被当地牧民收养后,都贵玛才离开了保育院。送走孩子后,都贵玛也一直记挂着孩子的状况。

再后来,文化基础并不好的都贵玛自学蒙医蒙药和妇产科,成了一个妇产科大夫。十几年来,她挽救了40多位年轻母亲的生命,也成了当地妇女心中的“好大夫”。

在草原上,草原额吉都贵玛的故事被大家广泛传颂,剧组特地选择了《国家孩子》都贵玛的家乡四子王旗取景,把都贵玛老人和她的孩子的故事,都写在了这部剧里。

徐世铎的扮演者刘小锋,也是《国家孩子》的出品人和制片人,表示自己看了剧本之后就被打动了。“我想给当下的年轻人看一看,父辈们是怎么成长的,一个国家是一个大家,只要我们56个民族的大家庭团结在一起,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这是我要表达的现实意义。”

刚刚喜得“白玉兰”最受媒体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zl/22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