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朝最无能皇帝,成吉思汗骂他是奴才,死于

格瓦拉同志

从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在上京会宁府称帝,到金末帝完颜承麟战死在蔡州城内,金朝享国年(-年)、经历10帝,其中最无能者,当属第7任皇帝完颜永济。那么,完颜永济在任期间都有哪些无能的表现?他的统治给金朝带来哪些危害?最终结局如何?

01平庸王爷,碌碌无为

完颜永济,本名完颜允济,小字兴胜,是金世宗完颜雍第七子,宣孝太子完颜允恭的异母弟,金章宗完颜璟的叔父。据正史记载,完颜永济自幼平庸懦弱、心无卓见,识人、理政的能力都很差,智商情况令人堪忧。不过,完颜永济很善于掩饰自己的缺点,在皇帝和朝臣面前总能装出一副持重老成、与世无争的样子,竟然也能蒙骗很多人。

金朝皇帝剧照

身为天潢贵胄,完颜永济成年后被册封为薛王,此后又相继改封为禭王、潞王、韩王、卫王,并历任秘书监、刑部尚书、殿前都点检等要职,虽然没有出色的政绩,但好在也没有大过错。泰和八年(年)冬,病入膏肓的金章宗因为担心弟弟们会篡位,便任命看似老实忠厚的叔父为王傅府尉官,以检制宗室。由此,完颜永济便成为金章宗身边最亲近的人,也为他不久后夺取皇位提供便利条件。

02无能皇帝,横遭侮辱

虽然资质平庸、碌碌无为,但完颜永济的命却真是好,在出任王傅府尉官后没多久,便幸运地戴上皇冠。原来,金章宗驾崩前没有子嗣,而贾妃、范妃虽然怀有身孕,但是生男生女难以预料。在这种情况下,大宦官李新喜与平章政事完颜匡合谋,出于日后控制帝国以谋取私利的目的,便把呆笨愚蠢的完颜永济扶上龙椅,时在泰和八年(年)十一月。

完颜永济剧照

完颜永济上台后,马上毒死贾妃,又强迫范妃堕胎、削发为尼,手段可谓极其狠毒。消除隐患后,完颜永济进拜完颜匡为尚书令,册封申王,军国大事全部交给他处理,而皇帝本人则只知道在后宫鬼混,丝毫不把帝国安危放在心上。就这样,金朝在完颜永济的统治下国势日渐衰微,加之忽视对迅速崛起的蒙古汗国的提防,更是给帝国招致灭顶之灾。

当时,蒙古汗国还是金朝的属国,完颜永济登基后,依照惯例要向它派遣使节以宣布即位的消息,并要求成吉思汗效忠。说来也巧,在成吉思汗尚未统一蒙古各部时,完颜永济曾作为金朝使者到净州(今内蒙古四子王旗一带),接受后者奉献的贡品。不过,成吉思汗在拜见完颜永济时,因为讨厌他的外表猥琐、性侵懦弱,竟然对其出言讽刺,两人由此结下梁子。

成吉思汗辱骂完颜永济是奴才

所以,当成吉思汗得知新登基的皇帝就是完颜永济时,不禁对金朝使者忿然作色,并以极为鄙视的口气说道:“我以前认为中原的皇帝都是天上派来的使者,怎么连他这种庸碌懦弱的奴才也能当上呢?这种货色,凭什么值得我跪拜?”说完,成吉思汗狠狠地朝着代表金朝的南面吐了口唾沫,然后头也不回的骑马离开(详情见《元史·卷一》)。

03死于非命,丢失帝号

连续两次受到成吉思汗的羞辱后,完颜永济心中愤恨至极,发誓一定要踏平蒙古,将对手碎尸万段。此时,成吉思汗虽然瞧不起完颜永济,但考虑到自己的力量尚不足以挑战金朝,因此还得按照惯例进贡。大安三年(年)春,又到了蒙古入贡的时间,完颜永济趁此“良机”,便在山后暗中埋伏下重兵,准备在成吉思汗一行抵达净州后将他们围杀。

蒙金战争要图

好在命运眷顾成吉思汗,使他提前得知完颜永济的阴谋,由此成功地躲过杀身之祸。当年,成吉思汗为报复完颜永济,采用先发制人的策略突袭金朝边境,从此拉开了轰轰烈烈的南下进程。之后的数十年时间里,成吉思汗及其子孙的铁骑踏遍漠北、东北、华北、西域、吐蕃、中亚、西亚以及东欧等地,灭国无数,最终建立起疆域横跨亚欧大陆的超级大帝国。

面对成吉思汗的迅猛攻势,完颜永济被迫进行抵抗,但他既没有安邦治国的才能,又没有选贤任能的本领,被他提拔、任命的官员,要么是颟顸无能之辈,要么是贪婪残暴、心术不正之徒。正因如此,金国的疆域日渐萎缩,连“龙兴之地”-东北都沦陷于敌手,可以说耻辱到极点。完颜永济的愚蠢无能逐渐引起臣民的不满,期望“换马”的声音逐渐成为主流。

胡沙虎弑杀完颜永济,改立完颜珣为帝

至宁元年(年)八月,成吉思汗率大军逼近中都,而负责防务的右副元帅胡沙虎却玩忽职守,一味沉溺于游猎之中,由此引起完颜永济的训斥。胡沙虎生性凶狠顽劣,在被皇帝训斥后非但没有洗心革面,反而率部下发动政变,将完颜永济劫持后毒死,随后又拥立金章宗的异母弟完颜珣为帝,是为金宣宗。

金宣宗即位后,剥夺完颜永济的帝号

金宣宗登基后,迫于胡沙虎的压力,下诏剥夺完颜永济的帝号,并将他降封为东海郡侯。3年后,摆脱胡沙虎挟持的金宣宗念及完颜永济并不大恶,于是下诏追复叔父的卫王爵位,并赐谥号为绍。作为金朝最无能的皇帝,完颜永济把帝国推上灭亡的“悬崖”,最后不仅落得被权臣杀死的结局,而且死后还被剥夺帝号,可以说悲催至极。

参考书目

脱脱(元):《金史》,中华书局年版。

脱脱(元):《宋史》,中华书局年版。

宋濂(明):《元史》,中华书局年版。

毕沅(清):《续资治通鉴》,中华书局年版。

柯劭忞(民国):《新元史》,上海古籍出版社年版。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zl/50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