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吾家吾国丨独家专访探月工程首任总指挥栾恩

29:35

黑格尔曾经说过,一个民族只有拥有了仰望星空的人才有希望。而在我们的身边,从来都不缺少仰望星空又脚踏实地的人。已经81岁的探月工程首任总指挥栾恩杰,就是其中一位。

栾恩杰经常被称作“战略科学家”,而他却说自己只是一名工程师。在被主持人王宁问到“希望一百年以后大家都记得您的名字吗”时,栾老也真挚地表示“不强求”,他说:“人这一辈子所做的工作,人人都想留下一些,而不是都为自己留下,为人类留下,为社会留下,就那么一点一滴水也是很有意义的。”

艰苦奋斗是航天精神的表现

栾恩杰爱读诗也爱写诗,那本叫作《村子情怀》的诗集收录了他年之前的所有诗作。可是就是这样的一位落笔成诗、以诗咏志的人,竟然把诗歌搁置在一旁十几年的时间,毅然决然地投入到了探月工程当中。

对于栾老而言,“登月”是中国人必须要走一步,因为“这就是我国运载的能力表达,我们表达的是中国航天能力的进步”。

栾老掷地有声的话,源于他对我国航天技术发展水平的底气,更源于他对自己主抓的航天质量管理的自信。在中国航天的发展历程中,有太多因为质量问题引起的教训,这也是表面刚硬的栾老心底最深的痛。

王宁:低级错误是最打击人的,是吧?

栾恩杰:对。所以我这些年走过来,对细微上的失败或者苗头都是很重视的。

王宁:我们一说到航天,您一定会说航天精神,但实际上那个精神到底是什么?

栾恩杰:大家全都讲航天传统其实有一条艰苦奋斗。瞿秋白说,如果人没有一个精神,那要这个躯壳还有什么用?那就是个猴。

只有知道痛苦的人才知道什么叫幸福

年的春节,对于当时64岁的栾恩杰来说,比以往都要特别。1月23日,大年初二,中国探月工程获批准立项,正式进入实施阶段。当天晚上,栾老写下了“地球耕耘六万载,嫦娥思乡五千年,残壁遗训催思奋,虚度花甲无滋味”的诗句。

年12月17日凌晨,作为中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战略的收官之战,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降落在内蒙古四子王旗。当时已经80岁高龄的栾老不顾所有人的反对,执意前往内蒙古,他要亲眼见证那如流星划过夜空般璀璨的瞬间。

栾恩杰:我说我来是接嫦娥回家的。17年的工程能圆满收官,我个人感觉党的伟大、社会主义的伟大、举国体制的伟大、航天队伍的可爱。我去不去都是成功的,和我没关系。但是我去表达了中国航天人的自信,我去见证了中国人成功。

栾恩杰:到呼和浩特坐高铁回来的,秘书问我吃什么,我说咱们去涮羊肉,在内蒙古涮羊肉。

王宁:胃口大开。

栾恩杰:对,庆祝这个成功。

王宁:那个羊肉特香吧?

栾恩杰:对。只有没有放下的人才知道什么全放下了。只有知道痛苦的人,才知道什么叫幸福。

年轻人要做真人干实事

伟大成就的背后,总有人默默付出。对于栾恩杰来说,他是幸运的,一个全力支持他事业的家庭使他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航天事业。如今作为父母、作为爷爷、作为前辈,他也有很多话要对自己的后辈讲。

王宁:您给现在的年轻人,如果出一道题,您会出哪道题?

栾恩杰:我们要建设航天强国,那么别人20年以后,我问你第一的时候,别人在哪呢,你说不知道,那你这个第一,可信吗?

王宁:如果他们说在我后面呢,这算是答案吗?

栾恩杰:可以,在你后面,根据什么?所以给我们青年提出最大的挑战,谁也不会停下来等中国人。如果这一点你不认识,那就自我欣赏,一个人在那吹牛皮。你知不知道美国20年干什么的,你知不知道印度20年什么样子,如果你什么都不知道,你怎么搞强国。

栾恩杰:认真、踏实,人生的品格。做真人,干实事。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特别推出《吾家吾国》,节目是一档针对国之大家的挖掘式纪实采访节目,以“为人民留史,为社会留记,为人物立传”为初心,对我国党史、国史及历史事件中的重要相关人物,进行全方位的影像记录,通过富有温度的真诚对话,撰写“中国国家影像人物志”。

节目于10月3日—5日晚21:30档,在央视新闻频道、央视新闻客户端同步播出,更多节目内容,敬请期待!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zl/57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