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卢瑞明丨大后山史话序列话说赛吾素

赛乌素村及周边卫星地图赛乌素村

赛吾素,系蒙语好水的意思。赛吾素村是达茂旗石宝镇的一个很普通的自然村,但它历史悠久,人文积淀厚实,从它身边掠过的历史风云,至今令人难以忘却。

十七世纪末叶,雄据在西域的准噶尔汗国首领噶尔丹侵入喀尔喀蒙古(漠北蒙古,一般称外蒙古,因分布于喀尔喀河流域得名),并把侵略的矛头指向漠南。

康熙大帝兵出居庸关御驾亲征。在归化城作了具体的战争部署,翻越了阿拉温都(大青山)的恩滚岭(蜈蚣坝),挥戈北进。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望无垠的草原,茫茫的白草,奔窜的黄羊群,在漫漫西风劲吹下,不由得悲情涌动,随口吟诵道:“十山九无头,有水向北流。富贵无三代,守财不到头”。

正如上述康熙帝口占的这样,阿拉温都(大青山)北部那些缓坡丘陵,光秃秃的毫无生机。希拉穆仁河(召河)、塔尔浑河、艾不盖河时流时断,逶迤北淌。大军挺进到塔尔浑河上游时,人困马乏,焦渴难熬。这时,不经意间眼前冒出了一泓清澈的山泉水,汩汩滔滔地流淌着。康熙大喜,号令三军停止前进,安营歇息。疲惫的战马未等揭鞍,低头痛饮;焦渴的将士不顾风尘,掬水跪饮。结果奇迹出现了:将士们饮水后,疲劳顿消,精神焕发;战马饮水后,炸尾扬鬃,精神倍增。圣主龙颜大悦,交口称赞:“好水!好水!”用蒙语说就是“赛吾素,赛吾素!”于是这里牧民就把该地命名为“赛吾素”。每年一到秋高草枯之季,远处的牧民也赶着牛羊前来赛吾素饮水啖碱,抓膘育肥,所以这里出产的牛羊肉分外鲜美可口。

今天,那一泓清澈的山泉水已在地表消失,但赛吾素的地下水还在涌流,经内蒙古自治区地矿部门化验鉴定,里边含有硒锶钙钠镁等对人体有益的元素。由达茂旗民营企业家苏勇开发、经营的品牌矿泉水,年上市以来,饮誉大后山,畅销呼包二市,颇受消费者的欢迎。

噶尔丹败亡后,清廷统辖了整个蒙古高原。由晋商开辟的內地与蒙古的商贸大道——营路,从此畅通无阻,驼铃不绝。赛吾素成为驼商们在营路上休息、补给的一个台站。

光绪年间,达尔罕贝勒王(百灵王)由于用度拮据,将西起今天腮忽洞的乌季敖包,东到石宝镇的蒙独敖包近华里一线的草场放垦。居住在二架子山碌碡湾的走草地商人梁虎父子抓住机遇,迁入赛吾素,购置了大片草场进行垦殖,作为米面油加工的原料基地。梁虎父子同时还经营茶叶烟酒,靴袜首饰等蒙民日用品,生意做得风生水起,火热顺遂。后来有曹氏、张氏、卢氏、常氏、郭氏、徐氏、冀氏、于氏等相续入住。民国初年,四子王旗富户王栓栓也慕名迁来,赛吾素成为民地一个大村庄。

民国二十年(年)赛吾素爆发了一场骇人的大瘟疫,当地称为“传头子”。

这年秋初,川底(土默川平原)的一个农贩赶着单辕牛车,来到赛吾素,住在一个老乡家里出售香瓜辣椒。原来这位农贩是一个鼠疫菌的携带者,不久就发病死了。老乡家人也被感染,一个一个相继病死。左邻右舍也没逃过厄运,先死老的后死小的,有的甚至绝门了。前后赛吾素陷入一片恐慌,周边十里八村也惶惶然不可终日。

当时社会状况黑暗、闭塞、落后,信息极不通畅。其实在阎锡山统治下的山西,继民国十七、八年蝗旱后,紧接着爆发了鼠疫,饿死的瘟死得不计其数。造成山西某些地方“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惨烈景象。随着人口的流动,鼠疫翻过雁门关,传到海海漫漫的土默川。造成大量人员染疫死亡,使绥远地区人口锐减。据传闻,原先在大青山里潜藏的恶狼、狐狸,在鼠疫盛行期间,公然大摇大摆地走进村里,与野狗争食死人。甚至看到摇摇晃晃欲倒偃病人和蹒跚行走的老年人,扑上去就生吞活吃了。

鼠疫肆虐下的赛吾素,惨象也使人目不忍视。据当年亲历者回忆,一户四口之家全被传死:男人横尸在院里,一个五六岁小男孩,蜷死在灶门下,一个坦胸露乳的妇女躺在炕上,胸脯趴着一个不满周岁的小女娃,拼命吸乳。嗍不出奶水哇哇啼哭。孩子哪里知道,妈妈早已气绝人寰被瘟神夺走了生命。说起来真让人泪下。

村里没有染疫的人家,人人自危,互相不敢往来。家家院周匝拢着霉枳壳、废柴草,然后点燃煨烧,汹汹的浓烟笼罩上空,用以防御“传头子”的入侵。

此时赛吾素人也像去年年初的武汉人被周边人视作洪水猛兽。邻村上下的人也惶恐紧张得不得了。他们自发组织起来,手持禾叉,怀揣石块,在村子周围轮流巡逻。望见赛吾素人就远远喊话,不让靠近,更不准进村,否则会遭到反击的。

恐惧,歧视,窘困。赛吾素人无计可施,当地政府也无能为力。

于是乡绅梁虎受众人委托,带着香火贡品,骑着骆驼,来到了萨拉齐的美岱召,素斋三日后,在一座三官庙里焚香上贡,跪膝祷告:恳求上苍赦免赛吾素人的罪愆。赛吾素村每年正月上元节,栽九曲、办秧歌,盛情迎请三官爷下凡,送走瘟神,保民平安。

三官,又称三元大帝,这是道教中所塑造的三位神仙。三官各司其职,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上元节指正月十五元宵节。农历七月十五是中元节,十月初一(一说十月十五)是下元节。后两个节日是鬼节,如同西方的万圣节。栽九曲,是在村里找一处开阔地,营建一个灯展迷宫。即栽起一根根竹木棍,上顶一盏盏花灯,围拢成一个迷宫矩阵。矩阵中央竖一根高高的老杆,上面悬挂一个硕大的宫灯,上书红黑相间的四个大字一一“天官赐福”或“赦罪解厄”。

在科学不发达,文化不昌明的旧时代,人类在灾患面前无能为力,只能拜神求佛,祈天襄助。正月十五闹元宵,这一传统民俗文化节,寄寓着国人多么丰满的理想和多少心酸和无奈之情啊!

自从梁虎许愿后,赛吾素人从腊八以后就忙乎起来,从川底或山西请来匠人,做焰火,制花灯,造旱船。延请外地艺人排练秧歌、踩高跷、划旱船。从初六开始秧歌队转院子,到了正月十五元宵节红火达到高潮。一堆大旺火在当街熊熊燃烧,爆竹噼里啪啦响个不停,锣鼓大镲咚咚锵锵震天响。供奉三官爷的帐篷里灯烛明亮,香火缭绕。五颜六色的九曲花灯,熠熠发光。穿红戴绿、衣冠楚楚的男女老少,更多来自周边十里八村,熙熙攘攘,喧嚣嘻闹。扭秧歌、踩高跷、划旱船、踢股子、戏狮舞龙、二鬼摔跤的表演,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游九曲是闹元宵的压轴戏,由唢呐开道,高跷队领头,尾随着滚滚的人流。一阵揞三棰揽五棰的锣鼓敲打后,歌手引吭高唱:“……西瓜灯,红腾腾;韭菜灯,绿森森;茄子灯,紫盈盈;芫荽灯,绿茵茵;老虎灯,真威风;古柳杷弯黄瓜灯,还有那个三打金弹炮打灯……”游人徜徉在九曲十八弯的灼灼灯海里,只觉得魂销神醉,飘飘欲仙。游到老杆前,大人拥抱一下老杆,孩子们摸一下,为的是天官赐福,消灾祛病。

游罢九曲接着是放烟火。什么“满树林”、“猴儿尿尿”、“三打金弹炮打灯”五彩缤纷的各式焰火,在皓月当空的幽蓝天幕上绽放出朵朵光花。人们似乎看到了雍荣华贵的三官爷领着侍童,驾着祥云,君临人间,为百姓撵瘟神,赐福祉。

这一民俗文化活动源自黄土高原上的河曲人。河曲濒临黄河,灾害频仍。河曲人在河上摆渡或钩钓,一个风浪会使船毁人亡,黄河一泛滥会造成家破人亡,流离失所。所以河曲人每年正月要请三官、扭秧歌、放河灯,祈福三官庇荫保佑,纾难解困。后来这一民俗文化活动在中国的北方地区普及盛行,而有的地方没有河放不成河灯,就用栽九曲来来模拟九曲十八弯的黄河,用灯展来类比河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活动的宗旨的概念也扩大了,由消除河患变为消除一切祸难灾病。现在纯粹演化成一种民间娱乐活动了。

抗战期间,一部分赛吾素人东迁到百灵份收地的大苏吉。请三官、办秧歌、栽九曲的元宵节活动,又为大苏吉人所赓续传承,直到WG破四旧才终止。

(二0二一年辛丑正月)

作者简介:

卢瑞明,包头市达茂旗人,生于年,年毕业于武川高中,年加入教师队伍,一直在家乡从事中学语文或历史教学。本人喜好文史,退休后无事,正在收集整理当地人文历史地理之演化及某些草根名人的资料,准备辑录一本《历史钩沉》,以遗子孙留作纪念。

卢瑞明老师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xgyy/47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