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报道(记者魏宇晨):6月17日9时22分,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搭载着3名航天员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起航。此后,飞船成功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标志着中国空间站建造任务再次向前迈出了一大步。
当天上午,长征2号F火箭托举着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拖曳着红色尾焰,以一往无前之势冲入云霄。约秒后,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飞行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此次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是迄今为止中国研制的标准最高、各方面指标要求最严格的载人航天器,由轨道舱、返回舱和推进舱构成,全船共有14个分系统,是航天员实现天地往返的“生命之舟”。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系统项目产品保证经理郑伟告诉记者,此次任务将首次实现载人飞船长期在轨停靠:“过去的飞船设计是以自主飞行,或者自主支持地面的测控等支撑条件为主,现在除了自主之外,还增加了一种长期停靠于空间站、以空间站作为基站的模式。就是在空间站长期停靠的时候,信息天地的通信、测控、供电,还有飞船的环境,都可以依托空间站共同进行工作。对于自主的状态和停靠空间站的状态是一个无缝切换的过程。”
这次飞行任务不仅是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第四次飞行任务,也是空间站阶段首次载人飞行任务,3名航天员将在轨驻留3个月,开展舱外维修维护、设备更换、科学应用载荷等一系列操作。谈到此次航天员选拔工作时,航天员系统总设计师黄伟芬说:“虽然神舟十二号是一个舱、两个船,但是跟以往相比,它复杂了,出现问题的概率就大大增加了。对航天员的应急决策和处置能力就要求更高了。所以他们需要掌握大量的知识,进行大量的应急故障处置的训练,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等各方面。因为我们要进行出舱活动在轨验证,所以无论是从他们上肢力量的训练、体能的训练、心理调试能力的训练、应急处置能力的训练,还是需要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的训练,我们都进行了大大的加强。”
值得注意的是,这次任务也是神舟飞船的“老搭档”——长征2F火箭的第14次载人航天发射任务。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系统副总设计师刘峰介绍,此次长征2F火箭进行了适应性改进,全面提升了火箭的可靠性。“载人火箭特有的逃逸系统,主要是帮助航天员在突发意外情况下逃逸到安全地带。此前长二f运载火箭的安全性是0.,在本次任务中,长二f火箭新增了逃逸控制发动机点火功能,提高了对地面低空风的适应能力,靠逃逸系统保障的航天员安全性再次进行了提高,经过评估,安全性达0.,可以万无一失地确保航天员的生命安全。”
此外,今年航天员着陆场首次由四子王旗着陆场调整到东风着陆场,也就是说发射和着陆在同一场区。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高级工程师谌廷政说:“航天员由短期访问向中长期驻留、交替轮换转变,载人航天发射场需具备应急发射救援能力,中心长期面临连续作战与备战的双重考验。着陆场由四子王旗调整到东风,今年首次投入使用,中心同时担任载人航天发射场区和着陆场区指挥长单位,需(长期)统筹兼顾发射与搜救两条主线。”
按照预定计划,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搭乘宇航员,将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的模式,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前向对接口对接形成组合体,航天员驻留太空约90天后返回地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