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能源为三峡集团新能源业务的战略实施主体。三峡集团成立以来始终瞄准发展清洁能源的战略方向,目前已发展成为世界最大的水电开发企业和中国最大的清洁能源集团。三峡能源最早可追溯至水利部旗下水利工程综合经营公司,年并入三峡集团,年更名为三峡新能源,成为三峡集团新能源业务的战略实施主体。近年来公司加快新能源发展步伐,目标成为综合实力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新能源公司。
与主要电力央企注重开发风电或者光伏不同,三峡能源始终秉持“风光协同、海陆共进”的开发思路,均衡布局风电光伏产业。-年,公司风电装机规模从万千瓦增长至万千瓦,复合增长率24.8%,光伏累计装机从3万千瓦增长至万千瓦,复合增长率95.9%,截至年12月底,公司累计并网装机规模超0万千瓦,其中陆上风电累计装机规模超万千瓦,海上风电装机规模超万千瓦,光伏装机规模超万千瓦,中小水电装机规模超22万千瓦,业务范围涵盖全国30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风光装机规模均处行业前列。
受益于装机容量和发电量的持续提升,公司近年业绩稳定增长。受装机规模快速增大影响,公司-年营收从51.76亿元增长至.2亿元,4年CAGR为21.6%,归母净利润从15.3亿元增长至35.9亿元,4年CAGR达23.8%。
业务竞争力
公司陆上风电以中东南部和特高压配套基地为重点,不断优化发展布局。公司风电布局重点向具有外送条件、平价上网的新能源基地和电网接入条件好、消纳能力强的中东南部延伸。同时,公司风电资产布局充分考虑风资源状况,以公司风电装机第一大省内蒙古为例,公司内蒙古机组发电小时数高于地区平均水平20%。
利用小时数和毛利率均居行业前列。年公司风电利用小时数达小时,超全国平均水平小时,居处行业前列。受益于资产布局良好和成本管控能力强,公司陆上风电毛利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年,陆上风电毛利率为57.44%和57.22%,较同行业平均水平高0.15个百分点和1.31个百分点。
通过建设示范性标杆项目强化公司影响力,为资源积累项目储备奠定基础。截至年底,三峡能源已投产陆上风电项目遍及内蒙古、新疆、甘肃等25个省份。其中,在内蒙古四子王旗建成了当期国内乃至亚洲单体规模最大的陆地风电项目(40万千瓦),项目的建成对加快推动陆上风电规模化开发和管理起到积极促进作用。在青海锡铁山建成了国内首个高海拔兆瓦级风电项目,项目的建成对我国高海拔地区风能资源的利用起到积极示范推动作用。随着风电平价上网时代到来,新投产项目的回报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新技术的应用和规模化的开发,而公司这些标杆性项目的建立展现了深厚的技术护城河和项目建设经验,为公司后续获取项目和降本奠定了基础。
年三峡能源通过投产青海格尔木10MW项目切入光伏发电领域,通过扩展业务模式、积极参与光伏领跑者项目、与各省签订各项战略合作协议积累丰富的光伏项目资源,光伏装机量迅速提升。
探索光伏+多业务发展模式,更受政府青睐。三峡能源在光伏项目开发中,积极推行光伏多元化模式,例如三峡能源陕西铜川光伏领跑者项目配套规划“生态农业+精准扶贫+观光旅游”,打造多功能、高品质光伏农业观光景区,吉林双辽服先光伏、山东济宁光伏示范基地等项目采取农光互补或渔光互补方式建设等。公司通过实施“光伏+”模式能够因地制宜利用土地资源,以最小的土地投入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提高项目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受到地方政府的广泛青睐,项目核准相对较易。
积极参与光伏领跑者计划,集团层面争取资源,光伏业务迅速发展。自年国家能源局推行“领跑者”计划以来,在地面电站指标逐年减少的情况下,领跑者基地指标就成为各大企业角逐的重点战场。-年,公司成功中标多地光伏领跑者项目且全部投运,在新增光伏装机容量达到1GW的同时,彰显了公司在技术、施工、运维等方面的成本管控优势。
光伏业务后来居上,累计装机量排名前五。在电力央企能源清洁化转型的过程中,以中广核、三峡集团为代表的后来者正在崛起。三峡集团通过光伏领跑者项目和多元化开发,探索光伏+(农光互补、渔光互补、光储一体化)等业务发展模式,形成由点到面的光伏开发格局,光伏装机量后来居上。-年,公司光伏装机规模迅速增长,年均增长率达30.8%。截至年底,公司累计装机规模超万千瓦,较年同比增长50.5%,光伏累计装机规模挤进全国前五。
平价时代,龙头企业占优。经历多年补贴带动产业链后,新能源运营在年正式步入平价时代。与补贴时代相比,我们认为平价时代新能源开发逻辑将发生显著变化,行业趋势对龙头企业更加有利。一方面,平价时代新能源项目回报率较补贴时代普遍下降,项目盈利能力对项目本身的资源禀赋,如光照强度、风功率密度等极为敏感,龙头企业在资源储备、项目拓展上优势明显,另一方面,十四五规划以风光储一体化大基地项目为重点,其开发极度考验运营商资金实力与人员队伍能力,龙头企业再度占优。
三峡能源风光装机在上市公司中排名靠前,虽然在电力央企的新能源装机规模上,三峡集团的排名暂不突出,但从发电央企旗下上市公司维度看,三峡能源发展迅速,截至年底,三峡能源风电装机容量在同行业上市公司中排名第三,光伏装机排名第一,相比行业内竞争者更具规模优势,体现了其过往争取新建项目资源的能力,以及对于项目前期工作、投资建设、运营管理的综合经验能力。
与上下游龙头战略合作,全面提升技术储备。公司是国内最早参股金风科技的企业之一,截至目前公司仍持有金风科技15.78%(含间接持股)股权,并在近年来与电规总院、明阳智能、正泰集团、运达股份等多家国内风光产业链知名机构、企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此外,公司与GE(ALSTOM)、西门子、ABB等多家国际知名电气公司也保持着长期合作关系。这意味着公司高度重视技术创新和产业链协同,通过与上下游深度合作、统筹管理,实现全产业链技术进步成本压缩。
负债率低于同行业可比公司,融资空间充足。~年,公司资产负债率分别为49.3%、58.3%、67.43%,在可比公司中较低,融资空间充足。同时,基于大股东三峡集团支持与自身运营类业务的稳健特点,公司融资成本较低,能够在平价时代压缩利息成本,保障项目收益率。
海上风电引领者
三峡能源将海上风电作为公司的战略重点进行广泛布局,截至年底,公司海上风电装机容量万千瓦,处行业第一梯队,资源储备超万千瓦,远超其他电力央企。本章通过对公司海上风电发展历程进行梳理后发现,三峡集团作为国内技术实力领先的清洁能源开发主体,实际上担任了海上风电领路人的角色,一方面积极响应政府号召,率先进行海上风电发展路径探索,与地方政府合作,在广东、福建、江苏等地集中连片规模化开发海上风电,储备丰富的海风资源;另一方面借鉴“三峡水电”经验,发挥运营商统筹主导作用,在福建地区建立“试验场”和“产业园”模式推动全产业链降本创新,目前公司广东、福建、江苏区域五个“百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基地已现雏形。
随着海上风电成本的快速下降,叠加各省对于海风装机的十四五规划,海上风电在十四五期间将迎来快速发展期,而公司将凭借技术、资源、产业链领先优势率先受益。根据公司募投规划(IPO项目全部投向海上风电项目,共计万千瓦)和对外指引,预计到年底,公司将成为海上风电规模最大的运营商,预计未来将充分受益海上风电的黄金发展期,实现快速增长。
年三峡集团由江入海,开始涉足海上风电业务。年,三峡集团凭借技术积累参与了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中海上风电相关技术课题研究,并且中标江苏响水近海试验风机、潮间带试验风机及2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建设,自此三峡由江入海,开启海上风电资源开发征程。在海上风电发展早期,三峡集团实际担任了海上风电先行人的角色,凭借技术积累探索我国海上风电发展路径。
-年,三峡集团试图以海上风电弯道超车。年11月,国家能源局发布《风电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要重点推动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省的海上风电建设。为了着力追赶前五大发电集团,三峡集团极具前瞻性的将海上风电作为新能源业务的战略核心进行布局。
年开始,三峡集团先后与东南沿海主要省份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开疆拓土储备了大量优质风光资源。凭借早期的技术积累和多个示范性项目,三峡集团先后在江苏、福建、广东、辽宁等地建立多个海上风电场。截至年底,三峡集团海上风电已投产万千瓦,储备优质海上风电资源超过万千瓦,资源圈地进一步加速。
沿海大省海上风电“十四五规划”已出,超29GW已定。截至年3月底,江苏、广东、浙江、福建等沿海大省均列明了海上风电发展规划。“十四五”期间,江苏(目前海上风电第一大省)海上风电新增装机容量12GW,广东省海风装机新增约12.7GW,浙江省新增海上风电4.5GW,这意味着超29GW的海风装机已定。
国补退坡,地补接力。截至目前,已有广东、浙江等地提出海上风电省级补贴计划。其中广东省提出-年对全容量并网项目补贴0、和元/千瓦,浙江省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中提出积极推动海上风电可持续发展,加快建立省级财政补贴制度,通过竞争性方式配置新增项目。东南沿海省份财政较为充足,且受到环保要求和产业布局的考虑,对海上风电需求较高,将大概率在国补退坡后接力地补,为海上风电的平稳发展保驾护航。
三峡能源坚定不移实施“海上风电引领者”战略,集中连片规模化开发海上风电,先发优势明显,龙头地位巩固,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