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听他的自述,你就明白15年前为什么他能成

从古时“万户飞天”,到“神五”将航天英雄杨利伟送上太空,再到如今的“筑梦天宫”,中国人从未停止过探索浩瀚宇宙的脚步。而不懈追求航天梦的背后,是无数航天人的默默坚守和付出。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航天英雄的世界,感悟光环背后的那份责任与牺牲。

03:22

15年前的今天

年10月15日

是一个值得让所有中国人

都为之骄傲的一天

就在那天,长征二号F型捆绑式火箭

托举着“神舟五号”冲上云霄

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的飞天梦

航天英雄杨利伟

成为了无数中华儿女心中的偶像

在今天这个特别的日子里

我们一起来倾听杨利伟的深情自述

探寻15年前他出征浩瀚太空

成为中国飞天第一人的秘诀

01

水中救起小伙伴,第一次体会当英雄的感觉

年6月21日,我出生在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一个普通家庭。一家五口人:父母、姐姐、我和弟弟。上幼儿园时,我的名字还是“杨立伟”。等到上了小学认了字,自己觉得“站立”的“立”哪有“胜利”的“利”有气势啊!于是自己改成了“杨利伟”。

小时候,小伙伴一起去河里游泳。同学小胖游到一半没力气了,一边扑腾一边往下沉。我已经游到岸边了,听到他喊“救命”便赶忙回去拽他。俩人一边挣扎一边向岸边游,呛了很多水,终于游回了岸。

从那以后,小伙伴们都叫我“杨哥”。我也第一次体会到了当英雄的感觉。

02

层层筛选,成为航天城里最“神秘”的人

年6月,我顺利通过招飞考试,成为保定航校多名飞行学员中的一员。在军校的最初几个月,从精神到身体整天都是紧绷着的。一开始不适应,但是过了这一段(时间),这种严格的纪律观念就渗入到每天的言行举止,养成了一种习惯,让人感到遵守纪律规范成了很自然的事。

年9月,经中央军委批准,载人航天工程指挥部从空军现役飞行员选拔预备航天员。我是在意外、兴奋和一无所知的茫然中得到参加航天员选拔的通知的。

年初,我们名飞行员在青岛空军疗养院参加外围体检和初选。这一关下来,人变成了90人,然后从90人中又筛选出60人到北京接受复检。我提前3医院接受检查。

十来天的复检结束后,又淘汰了20人。

年8月,我们被送到航天员中心做特殊功能检查。检查结束后,预选航天员只剩下20人。

年,航天员中心专家组来到我所在部队,分别同我的战友和妻子进行谈话考核。专家们问我的妻子(张玉梅):“如果杨利伟被选为航天员,今后的生活有所变动,你能习惯吗?”“当航天员有危险你同意吗?”玉梅的回答很干脆:“习惯!这些年都是这么过来的。利伟当飞行员这么多年,有危险不算什么事情,他看重自己的事业,无论他做啥我都支持。”

年底,我们12名飞行员来到北京,和先前加入航天员队伍的2名“国际航天员”证书拥有者吴杰、李庆龙一同“隐居”起来,成了航天城里最神秘、最难以接近、最不自由的人。

03

当一件事坚持到快要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实际上就已经接近成功了

严格的管理既是对我们的保护,也是我们成为一名合格航天员的保证。入队以后,我们要在5年时间学完航天医学、地理气象学、高等数学、自动控制等基础理论,和体制训练、心理训练、航天环境耐力和适应性训练、航天专业技术训练、飞行程序与任务模拟训练、救生与生存等8大类上百个训练科目。

年1月5日,中国航天史翻开了新的一页——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正式成立了。

那天。我们在国旗下庄严宣誓!

△前排左三为杨利伟

首批14名航天员里,有一大半人年龄比我小,学历比我高,有的还是双学士。我感到了很现实的压力。

为了完成飞船模拟器训练,我把能找到的舱内设备图和电路图都找来贴在宿舍的墙上随时默记,还专门花1万多块钱买了台摄像机,把模拟器各舱段内的每个角落都拍了照片、录了录像,反复观看、随时练习。训练课结束后,那些密密麻麻的图表和键钮都印在了脑海里。我对它们比对自己手上的纹路还熟悉。体质训练是我的强项,年我36岁,百米比赛跑了11秒97,创造了单位运动会的百米纪录。

△第一名为杨利伟

我的前庭功能、超重耐力等,也都是航天员中最好的。在航天员的全部学习训练课目结业总评中,我的综合成绩排名第一。我至今也不觉得自己有过人的聪明,关键是用心和用功。而用功的关键在于讲究学习的方式方法。困难和挫折就像湍急河水里湿滑的石头,一不留神就可能让你滑倒。然而了解了这些困难,战胜了这些挫折,却又可以摸着石头过河,让它们变成帮助你渡过河流的助力。

在一次次体能和心理的超负荷训练后,我慢慢摸索到一条规律:当一件事坚持到快要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实际上就已经接近成功了。

04

危险时时存在,不能有哪怕一丝一毫的疏忽

备战神舟五号任务期间,我遇到了人生最大的困难——

那是年底,妻子玉梅得了严重的肾病,经常腰疼。(她)却因为我训练紧张,而5岁的儿子又需要人照顾,一直拖了大半年没有去检查,直到出现尿血才慌忙去了医院,当时就留院治疗,并做了穿刺手术。

玉梅术后第二天,我要去吉林进行飞行训练。这些训练都是一次性的,无法补课。走还是不走?我的心里充满痛苦和矛盾。

那晚,我在妻子病床前坐了整整一夜。第二天早上称体重,竟然掉了一斤半。妻子看出了我的心思,故作轻松地动员我按计划去参加了这次训练。那年正是世界航天界的多事之秋。

2月1日,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返回时爆炸解体,7名航天员遇难;5月4日,俄罗斯“联盟TMA1”飞船返回时落点偏差达多公里,险些酿成恶果;8月22日,巴西运载火箭在发射场爆炸,星箭无存,21人丧生……

这些事故考验着我们承受风险、认识风险的能力,也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危险时时存在,不能有哪怕一丝一毫的疏忽。

05

为了人类的和平与进步,中国人来到了太空

我们不是不珍惜生命,更不是无视风险,而是对自己的能力与技术充满自信。年5月中旬,我们开始进行任务前的关键考核。考核内容包括笔试、口试、实际操作和身体素质全面考评。7月3日,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选评委员会评定结果揭晓:我们14名航天员全部具备了独立执行航天飞行任务的能力,予以结业,并同时获得三级航天员资格!中国航天员大队的训练淘汰率为零,这在世界航天界绝无仅有!

接下来,专家们在14名通过考核的航天员中选出5名表现更为突出的进入下一阶段,又经过为期2个月的强化训练选出3人进入首飞梯队,最后通过具体针对首飞任务的训练模拟,确定执行任务的1名航天员。

这种考核排位是十分残酷的。在很多课目中,第一名和最后一名的分差也只有一两分甚至零点几分。

10月12日,我和志刚、海胜就要告别亲人、战友奔赴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了。10月14日下午,载人航天工程指挥部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召开会议,确定我为首飞航天员,翟志刚、聂海胜为备份航天员。按照要求,他们直到飞船升空的最后一秒,都会时刻做好准备。

10月15日凌晨2时,随行医生将我们唤醒,开始任务前的体检和各项测试。5时20分,中央领导同志来到问天阁为我们壮行。

△神舟五号航天员出征仪式

6时许,我和3名护送员登上50多米高的发射塔架飞船平台。6时15分,接到进舱命令后,我独自钻进船舱,按计划完成发射前各项准备。医学监视数据显示,直到9点钟火箭发射那一刻,我的心律始终保持在76下。

“10、9、8、7……”最后的点火倒计时声响起。在数到“4”的时候,我很自然地敬了一个军礼,寂静的耳机中传来热烈的掌声。

9时整,火箭点火升空。我全身用力,肌肉紧张,整个人收得像一块铁。飞船逐渐加速,负荷逐步加大,但我感到那种压力远不像训练中那么大,全身的肌肉才渐渐放松下来。就在火箭上升到三四十公里的高度时,火箭和飞船突然开始急剧抖动,与人体产生了共振,我的五脏六腑似乎都要碎了,几乎难以承受!共振持续了26秒后终于慢慢减轻。我感到从没有过的轻松和舒服,如释千钧重负,如同一次重生。

后来才知道,这26秒不仅我感觉特别漫长,地面的科技人员也陷入了空前的紧张。

进入太空,享受着失重的快感,看到蔚蓝的地球,我不禁发自内心地为国家的科技发展感到自豪,为全人类的伟大感到骄傲。我深深明白:自己不是一个人在飞行,而是代表所有中国人,甚至全人类来到了太空!(我)就情不自禁地拿出太空笔,在工作日志背面写下了一句话:“为了人类的和平与进步,中国人来到了太空”,并把日志举到摄像头前与全国人民一起分享激动的心情。

飞船飞行到第7圈,我把事先准备好的中国国旗和联合国旗展示在摄像头前向世界各国人民问好,向在太空中工作的同行们问好,向祖国人民、港澳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问好,感谢全国人民的关怀!

△杨利伟在太空展示中国国旗和联合国国旗

第8圈,载人航天工程指挥部专门安排我和家人进行了5分钟的天地通话,这也成为我一生中最温暖的回忆。

10月16日4时31分,我在飞船上接到了返航的命令。在完成了返回前的各项准备之后,6时许,飞船脱离原来的轨道,沿返回轨道向着陆场飞行。

6时04分,飞船飞至距地面公里,逐步进入稠密大气层。这时,从未见过的惊险一幕出现了:飞船与大气摩擦产生的高温把舷窗外面烧得一片通红!在通红的窗外,飞船表面防烧蚀层剥落产生的红色白色碎片不停划过。而更令人害怕的是,飞船右侧的舷窗竟然开始出现裂纹!当时心里特别紧张,我想:这回看来是真的要“光荣”了。后来才知道,这个裂纹是舷窗外的防烧涂层,而不是玻璃窗本身。

6时23分,飞船降落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阿木古郎草原腹地。而这一时刻,正好是当天天安门升国旗的时刻,这真是一个无法设计的巧合。

(杨利伟自述内容有删减)

为你点赞

为默默奉献的中国航天人点赞

与中国航天一起迈步

走向建设航天强国的伟大征程

军报记者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hbyx/33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