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中国航天报》记者李淑姮
记者这份工作拥有一种“魔力”,纵使经历万般艰险遭遇各种境地,却始终甘之如饴,留下的都是美好的记忆。
——李淑姮
嫦娥五号探测器试验队员迎接嫦娥五号返回器“回家”。李淑姮摄
年11月24日,嫦娥五号探测器由长征五号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经过23天的探月之旅,嫦娥五号返回器穿越38万公里地月距离,带着珍贵的“月壤”,于12月17日1时59分降落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着陆区。
在这次任务报道中,《中国航天报》将整个报道分为3个阶段,我有幸作为第三阶段的前方记者,见证嫦娥五号怀揣着月球样品返回地球。
黑夜中,当直升机在空中盘旋,车队打着双闪一路奔袭,当看到返回器静静地躺在满是白雪的草原上,时间好似被冰封在那一刻,激动的泪水也凝结在睫毛上,这次采访报道也注定成为我记者生涯中难以忘怀的经历。
在《“五姑娘”的平安夜》《极寒夜,“五姑娘”怀揣月壤平安回家》两篇关于返回着陆的报道中,我在前期搜集大量资料的基础上,现场采访获取第一手素材,以全程跟踪式的体验描写,很好地诠释了嫦娥五号返回器平安回到祖国怀抱这一过程背后的故事。
只有深入一线才有第一视角
作为我国复杂度最高、技术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统工程,嫦娥五号任务首次实现了我国地外天体采样返回,它的成功标志着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圆满收官。此次任务中实现了多个“中国首次”,包括我国航天探测器首次完成了地外天体采样与封装、首次在地外天体起飞、首次开展月球轨道交会对接、首次携带样品高速再入返回地球。
在现场以第一视角进行观察,不仅能够让记者迅速捕捉感受现场氛围和让人难忘的细节,还能帮助记者敏锐地发现潜藏在事实背后的新闻价值。
为了能够亲临现场,报社积极与上级部门、航天院所及试验队沟通协调,获得了多方支持。几经周折,我终于在年12月12日晚上赶到内蒙古四子王旗,与航天回收试验队汇合,并迅速开展采访工作。在较短的时间内,试验队员们的工作非常繁忙,而我只能见缝插针努力向各位试验队员了解任务的全过程和具体细节,从中捕捉到独家的新闻点。
12月16日晚,我乘坐试验队地面分队的越野车一路颠簸,作为地面分队第一梯队第一时间到达返回着陆现场。零下20多摄氏度的寒夜里,虽然草原上的积雪较深,但那时的我完全顾不了那么多,只想着怎么才能将如此珍贵的现场用我的双眼双手双脚去留存下来。我深一脚浅一脚地来回奔波,一个人既拍照、摄像,又不时找机会用手机录音简单记录下现场鲜活的新闻点。
“电台里不断传出指令,集结待命的地面车队如同草原上的一条长龙,浩浩荡荡地向着着陆区域飞驰”“直升机螺旋桨将积雪刮起如同暴风眼,他只能半弓着身子、放低重心,深一脚浅一脚地跑到着陆点”……在《“五姑娘”的平安夜》特写报道中,我以第一视角将自己在现场观察到的景象描写出来。
由于户外采访拍照时间过长,到后来整个人被冻到双手双脚麻木,但为获取一手独家的新闻素材,记录下特殊时刻的珍贵细节,我与试验队员们一起坚守到最后,这也为后续更好地完成深度报道奠定了坚实基础。
只有做足功课才有通俗表达
年,作为嫦娥五号的“探路者”——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任务完整模拟了嫦娥五号返回器再入返回过程,为6年后的嫦娥五号任务打了前站进行了技术验证。所以在这次挑选嫦娥五号返回着陆任务一线记者时,由于我参与了此前的报道,对整个返回着陆过程有过采访报道经验并储备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基础,报社特别选派我去前方。
在报道中,我通过官方数据库查找了大量任务相关的论文资料,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并标记了存有疑问的地方,在采访时与科研人员共同探讨,真正做到通过深入采访吃透新闻事实。比如,返回器的舱盖是在太空中自主进行合盖,对于密封性的疑问,科研人员专门为我手画了结构图进行讲解,我将这样的防蹿火结构解释为“迷宫式”的,为读者解释返回器的前端为何是用来接收和存放月球样品的最佳位置。
“再入过程最大过载小于5克、开伞点偏差值只有米,返回器着陆时刻内壁最高温度只有28.5摄氏度、最大温升也只有76.4摄氏度……”“保暖棉帽、遮风脖套、防护面具、眼镜喷雾、防风防水冲锋衣、加厚手套、加热袜子、防跳蚤袜套、防水户外鞋……”在《极寒夜,“五姑娘”怀揣月壤平安回家》的报道中,我用大量的数据和事实展现了接“五姑娘”回家的这群“娘家人”严谨认真地工作状态。
我通过刨根问底了解了返回着陆的全过程,尤其是在采访中提前发掘并现场独家捕捉到贴着“暖宝宝”的返回器这一细节,并在两篇稿件中都对此进行了解读:“为了保证剩余推进剂在运输过程中不被冻结,试验队员还为它贴上了具有自发热功能的‘暖宝宝’”“在最里层和中间夹层之间还会为返回器贴满‘暖宝宝’”。“暖宝宝”这个独家细节通过编辑简单加工后,摇身一变以可爱的形象引发了全网热议。
“你看,我把最美好的青春年华献给了你。”稿件里的这句话我每每看到还是会感动不已。每次采访航天人,都觉得他们特别可亲可爱,他们对待每一次任务都如视珍宝,他们比任何人都想有一个圆满的结局,而作为记录航天人航天事的记者,我庆幸一路能够伴他们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