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羨孔(-),字时圣,武川县第九区(驻地二份子)蔺家圪卜村人。张羨孔出身于家境殷实的农家,他的父亲在务农的同时,兼营油坊和粉坊。张羨孔共弟兄二人,他是兄长。
一
张羨孔少年时在本乡念私塾,年进入武川县立小学高小班读书,年高小毕业,以优异成绩考入归绥中学(今呼和浩特市第一中学的前身),在初中十四班就读,后升入高中,在六班就读,在校期间加入了中国国民党。
年高中毕业后,返回武川兴办教育,先后任县立第一小学教师、校长和国民党武川县党部整理委员,后被选为县党部专职常务委员,于是辞去了小学校长职务。年,县政府机构增设财务、教育、建设三个局,张羨孔辞去武川县党部常务委员职务,改任建设局局长,负责武川县的农、林、畜牧、水利、矿业、交通等业务。
当时,武川县县境十分广阔,东邻陶林县(今乌兰察布市察右中旗),西邻固阳县,南邻归绥县(今呼和浩特市,今乌兰察布市卓资县旗下营镇是武川县五区区公所所在地),北邻四子王旗王府草地(格根塔拉草原,今四子王旗旗政府所在地乌兰花镇为武川县一区区公所所在地),东西长多里,南北宽多里。全县共设“十大区”,下辖个乡镇,由于时局混乱,盗匪横行,经济落后,以致消息闭塞,交通十分落后。
张羨孔担任建设局局长后,满怀造福家乡的热情,克服财政困难、资金紧张等各种困难,利用农闲季节,说服征集民工义务修筑了4条土公路,分别是:武川县城可可以力更至四子王旗乌兰花镇的“可乌”公路,可镇到二份子的“可二”公路,可镇到大滩(大滩,当时是武川县三区区公所所在地,今属察右中旗)的“可大”公路,可镇到西乌兰不浪的“可西”公路;并修补了武川到归绥(今呼和浩特市)公路的可镇到蜈蚣坝坝顶以南的土公路,这几条公路都可通行汽车。基本上贯通了当时武川县境东西南北的交通。
张羨孔在推动集资扩大开采第八区驻地炭窑村“臭炭”(褐煤)窑井之外,还集资开采第八区境内的“黄石牙”、“八十亩地”两处“肥煤”窑,开出了大量的肥煤。解决了城乡人民和机关的烧炭问题。
与此同时,他筹建了武川县“苗圃”,由专人负责,为武川县植树造林奠定了基础。张羨孔注重发展农业,培育良种。分别在第六区(驻地为哈乐)的根根渠、第八区茂盛乡的大兴昌村、第九区(驻地二份子)的白灵地等设置良种试验场,培育出长芒小麦、秃小麦、大红袍小麦等优良品种;还在第七区(驻地西乌兰不浪)和第十区(驻地榆树店)的“火烧地”一带培育莜麦优良品种。这些培育出的优良品种具有耐旱、成熟早、产量高、产量稳定等特点,在当时均取得了良好成绩,曾在绥远省“农业产品展览会”上展出,并获得了优质奖励。
张羨孔还向绥远省建设厅申请到了“凿井专款”,鼓励乡民打大井灌溉农田;他还提倡新法接羔、保羔,也取得了一定效果。
年,县政府精简行政机构,实行“裁局并科”,张羨孔转任县政府第二科科长兼建设股主任。期间,他请准绥远省建设厅下拨专款,架设了县政府与“十大区”区公所的电话线路。
二
年“七七事变”后,绥远地区沦陷,陶林县城失守,武川县人心惶惶。在这时候,武川县县长畅维新率部分扈从人员,装载4大车枪支弹药及现洋仓惶西逃,在第七区老来毛被郭怀翰率领的武川县保安队第一大队鸣枪拦截,畅维新丢下弹药钱款,和一名警卫逃脱。随后,郭怀翰、邱明星以武川县保安队和各区区兵为主,组建了“绥远民众抗日自卫军”第四路军。张羨孔并没有跟随畅维新西逃,而是留下来参加了自卫军第四路军,任总指挥部副官长,在大青山地区开展抗日游击活动。
年秋,第四路军副总指挥邱明星因作战任务繁重,辞去了国民党武川县游击县政府兼职县长职务,由张羡孔接任。张羨孔担任游击县长职务后,积极组织民众,共同支援抗日战争。率领县“抗日自卫团”与日寇周旋于大青山地区,进行艰苦的斗争。曾在县境第七区与伪西乌兰不浪警察队遭遇,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击毙了警察队日寇指导官石井五郎及伪警察数名,给予日伪以沉重打击。这次战斗,对日寇武川伪政权震动很大。
年冬,日寇对武川县境大青山地区进行大扫荡,采取“铁壁合围”、“梳篦式”战术,搜寻抗日武装力量。张羡孔率县团与日寇周旋于七区虎花岱一带,终因敌众我寡,他在战斗中与部队失掉了联系,不幸在圪妥忽洞村被俘。日寇获悉张羡孔是武川县游击县政府的县长,便千方百计进行诱降。面对敌人的百般威胁利诱,张羡孔毫无惧色,表现出威武不屈的民族大义和英雄本色。
最终,敌人恼羞成怒,促使众多日寇兽兵一齐动手,向张羨孔乱刀捅扎,张羨孔当即壮烈殉国,年仅40岁。
农家出身的张羡孔短暂的一生,致力于家乡发展,竭尽全力服务于家乡,后为抵抗外敌,为国捐躯。他的名字和业绩,迄今留在乡亲们记忆之中,并将永垂不朽。
资料来源:
《武川文史资料第5辑》,毕健飞《坚持抗日救国捐躯大青山游击战场——忆国民党武川游击县长张羨孔》。
《武川县志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