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5号返回舱平安落地,成功回收。而且通过机载热成像搜索系统,还发现最早一位迎接嫦5返回舱的,居然是一只相当可爱的草原小动物。回收队成员说这就是一只常见的草原野兔。不过包括瀚海狼山(匈奴狼山)在内的很多人都对“野兔说”表示怀疑。整个图像应该是回收直升机的热成像系统在夜间生成。由于当时四子王旗草原的夜间气温在零下20度左右,而且地面有5到10厘米的积雪,因此是非常寒冷的。而返回舱刚刚在空间经历过数千度的高温烧蚀,落到地面时余热还是很明显,这种环境下用机载热成像仪来寻找定位确实比较方便快捷。而看图像,感觉当时搜索飞机距离目标应该至少在几百米甚至一公里以上。因此图中活动的小动物的比例大小应该和返回舱是基本一致的,不存在距离镜头特别近而把经过的小动物人为放大的因素。
那么就可以首先判断这个动物的基本大小。对照物就是返回舱本身。返回舱和回收队员的近距离对比可知,返回舱的高度在1.1米左右,最大不超过1.2米高。底部直径应该在0.9米到1米之间,基本就是一个一米见方的像秤砣一样的物体。而从小动物经过时的大小来看,如果连尾巴也算上,应该至少有60厘米以上。甚至还要稍微大一些。不算尾巴应该也至少有50多厘米长。如果说是一只草原兔,那么就有些过大了。而且从图像中可以明显看到比较翘而且比较长毛的尾巴。这显然不是任何品种兔子的特征。回收队员的工作重点在返回舱本身,他们也是只通过仪器短暂看到过这只“路过”的小动物,而且事后也没有抓住这个小动物,主要凭印象和记忆判断。因此是“草原兔”的说法是很值得探讨的。狼山个人认为这只小动物至少有6种可能,按照概率从小到大排列,应该是:沙鼠,旱獭,狼,草原兔,兔狲,沙狐!
第1,沙鼠。沙鼠是亚洲内陆草原出现概率最高的动物,也是生物链最低端的啮齿类,不过这里基本可以排除沙鼠的可能性。因为沙鼠最大体长不过20厘米,较大的沙鼠不加尾巴才15厘米。而热成像仪中的动物明显比沙鼠大得多。而且明显有“凤尾”。沙鼠的尾巴也和家鼠一样是细长形,因此可以排除。第2,草原旱獭。也属于亚洲草原常见的大型啮齿动物,体型粗壮,体长为50厘米左右,体重4到5千克。尾部10厘米以上。四肢粗短,前爪发达,适于掘土。旱獭的体型基本和图中的小动物大小比较符合。不过旱獭在11月前就已经全部冬眠,到第二年春季的4月份草原积雪融化后才出洞觅食。而现在已经是12月中旬,零下20度积雪草原的夜间出现旱獭的概率几乎不存在,也可以排除掉。第3,亚洲草原狼。亚洲草原狼是目前亚洲草原自然生物链顶端的最高级生物。草原狼有夜间捕猎的习惯。但是草原狼的体型较大,连尾巴会超过1米长。而且草原狼的腿很长。
画面中可见这个小动物腿比较短。草原狼越寒冷就越喜欢集体活动,冬季很少单独夜间捕猎,基本也可以排除。第4,就是草原兔。前面已经说过排除的理由。第5,兔狲。可能很少有人听说这种动物,乍看以为和兔子有什么关系,这其实是一种草原上像野猫或者猞猁一类的猫科动物。外表很像猫,身长50厘米左右,尾部较大,腿较短,习惯在冬季夜间单独行动,捕猎沙鼠等。看图中动物的体型和动作,是兔狲的概率不低。第6种也是最大的可能,沙狐。亚洲沙狐体长50到60厘米,尾长25到35厘米,体重约2到3千克。在冬季的草原喜欢夜间活动,捕猎沙鼠或者野兔等。兔狲和沙狐都是难得一见的草原保护动物。嫦娥5号成功返回,它们首先去迎接,说明草原生态改善很大,尤为可喜可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