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内蒙古新闻网」
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大黑河乡太平庄村种植的土豆丰收了。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见习记者王智华摄
初秋时节,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大黑河乡太平庄村早熟的一批马铃薯已经进入收获期。大型农机在田间地头来回穿梭,从土地里翻滚而出的马铃薯在地垄上连成了一条条“金丝带”,农户们翻土、捡拾、装车,不远处的货车整装待发,即将满载这一袋袋“金豆豆”开往武汉。
今年,四子王旗被确定为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旗,作为乌兰察布市最大的农牧结合旗,马铃薯产业是该旗的主导产业之一,全旗马铃薯种植面积稳定在60万亩左右,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稳定在30万亩左右。
要想马铃薯产业长足发展,克服一家一户的小生产模式,发展规模化种植是关键。四子王旗委、政府把提高组织合作能力作为乡村振兴的有力举措,积极扶持和引导农牧业专业合作社发展。加强农牧民与龙头企业之间的合作化程度,通过合作社或公司建立起了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联合体,极大地促进了农牧民增收致富。
四子王旗宏宇马铃薯种植专业合作社就是其中之一,据经理李亚平介绍,合作社采取了订单种植、农资集中采购、马铃薯集中销售的模式,在保证马铃薯品质的同时还能增加不少收益。合作社通过推广高科技种植技术,指导农户采用标准化生产和高效节水技术,进一步节约种植成本,对农户起到了明显的带动作用。年至今,合作社共促进耕地流转多亩,发展当地种植户户种植马铃薯1万多亩,平均亩产高达斤左右,马铃薯远销武汉、杭州、重庆等地,带动的合作种植户每年每亩效益在元左右。
“我们现在不仅卖土豆挣钱,到了收获期,合作社还雇我们来收捡土豆,在地里边干活边聊天,也不算辛苦,每天还能挣来块钱呢。”说话的功夫,农户捡拾马铃薯的手也没停下,“你看,又装好一袋子了。”聘农为工,这是马铃薯种植产业带动农户增收的又一途径。在马铃薯丰收期,合作社雇佣周边村里农民捡拾马铃薯并装车,平均每人每天的工钱有元左右,一个丰收期40多天下来,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民以食为天,食以种为先。推动马铃薯产业发展走上“快车道”,马铃薯种薯繁育体系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四子王旗立足自身优势,引进内蒙古中加农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全面加快马铃薯良种繁育体系建设。
走进内蒙古中加农业科技园区的脱毒苗生产区,一株株马铃薯脱毒苗整齐地排列在无菌车间中,这是马铃薯生命的“第一步”。工作人员经过灭菌、扦插等工序,完成了从组培、原原种生产到原种、一级种薯扩繁的种薯繁育体系建设。目前,该公司持续加大科研投入,实现了种薯智能化、工厂化、标准化生产,年可生产马铃薯脱毒苗万株,原原种1亿粒,原种5万吨,一级种薯87.5万吨,远销山东、河南、新疆等地。
科技兴薯,亦能富农。内蒙古中加农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辐射带动全旗农区6个乡镇多户2.2万名农民从事马铃薯种薯种植产业,农民人均种植种薯比种植普通商品薯增收达多元。近年来,公司每年聘用农民工近人,长期雇用人,人均年收入3万元;季节性雇用人,人均年收入1万元。每年解决劳动就业余人次,年支付给农民用于马铃薯生产、仓储、销售各环节的临时工费都在万元以上。
近年来,四子王旗把马铃薯产业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积极培育,在设施农业建设、新品种新技术推广、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机械化耕作、加工仓储营销等方面予以重点扶持,马铃薯产业长足发展,全旗农业产值的50%以上、农民收入的45%左右来源于马铃薯产业。
从过去的“救命薯”“温饱薯”,到如今的“脱贫薯”“致富薯”,在四子王旗,马铃薯产业蓬勃发展的号角已经吹响。育种、种植、加工、销售……每个环节全面发力,各显优势,探索出了一条产业为基、龙头引领、主体带动、农户参与的马铃薯全产业链新路子,谱写马铃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白丹宋爽李超然王智华)